2016年,我國汽車產量2800萬輛以上,世界第一,自主品牌汽車發展態勢良好,但在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仍處于追趕階段,中國企業很難進入到世界知名車企的供應鏈體系,我國傳統汽車產業是典型的大而不強,而新能源汽車領域和國外差距相對較小。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51.7萬輛,累計產量97萬輛以上,產量世界領先。
我國汽車年度產量和增速萬輛
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累計產量輛
夯實基礎,政策讓位市場
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落地。2016年12月30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發改委等四部委正式發布了《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乘用車補貼降幅20%,客車補貼降幅40%以上,專用車降幅20%,地方補貼不得超過國家補貼的50%,電池質量能量密度直接與補貼比例相關聯,插電混合動力客車還提出了節油率的要求。補貼的降低幅度基本復合市場預期,并對細分市場都做了非常詳細的要求,這表明政府對新的補貼政策做了充分的調研,政策讓位市場意圖明顯。
新能源乘用車和專用車補貼方案
多策并舉,完成長遠規劃。國家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等長效機制。該《辦法》在2017年開始試運行,2018年正式運行。《碳配額》是有意引導產業向市場化發展,由“后進”補助“先進”,實現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雙軌制”,確保國家補貼政策退出之后新能源汽車產業繼續向前發展。國家還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進一步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短期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整個汽車銷量的7%,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中長期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整個汽車銷量的15%;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整個汽車銷量的40%。這表明,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于培育、起步階段,未來空間巨大。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路線圖
新能源汽車產量預測輛
純電驅動是主流
新能汽車主要有三條路線:一是純電動,指鋰電池作為儲能裝置驅動;二是混合動力,指油電混合驅動;三是燃料電池,是指以氫為燃料驅動,由于燃料電池催化劑要采用鈷金屬鉑和質子交換膜、電池價格昂貴,技術不成熟,氫氣儲運難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燃料電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產業化。因此,我國主要走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路線。
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累計生產純電動汽車75.1萬輛,混合動力汽車22.2萬輛。目前,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還主要集中在限購城市,北京只推廣純電動,上海以混合動力為主,新能源乘用車將向其他限購城市傳導,量大且增速快。現有新能源客車主要集中在城市公交和公司班車領域,多個城市明確規定,未來新增的公交車大部分或全部是新能源汽車,城市公交市場的滲透率接近26%新能源客車將小幅增長。在城市用專用車領域只有純電動車型,且處于起步階段,未來替代空間最大。
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輛
我國新能源汽車預計產量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