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年一度的上海車展上,百度宣布了一個被稱為“原子彈”的消息——開放自動駕駛平臺。這個取名“阿波羅(Apollo)”的新計劃中,百度方面表示,將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件平臺,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阿波羅計劃,究竟有哪些內容?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阿波羅計劃的整個開放時間計劃:
今年七月份,將率先開放封閉場地的自動駕駛能力;
今年年底,輸出在城市簡單路況下的自動駕駛能力;
在2020年前,逐步開放至高速公路和普通城市道路上的全自動駕駛。
而在這三個階段中,百度將開放自動駕駛中如下4個部分:1、軟件平臺;2、硬件平臺(車輛控制、傳感器);3、感知能力;4、核心服務(比如高精地圖)
除此之外,百度還特地強調了3個原則,或者說是能力:1、核心平臺: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技術平臺;2、共享服務:共享服務和高新技術;3、解決方案:搭建起整體的解決方案。
可以說,阿波羅計劃是陸奇在今年3月份接管百度自動駕駛業務之后,丟出的最重磅的“原子彈”。那么,阿波羅計劃究竟是怎么做的?陸奇用很簡單一句話做出了解釋:“阿波羅平臺的開放分為兩種:開源代碼和開放能力(通過API等方式)。”
開源之后恐怕會出現眾人栽樹,百度乘涼的景象
對于為何選擇這樣的時機開放自動駕駛技術,在聽完陸奇接受采訪時的回答后,覺得可以這樣總結:整個阿波羅計劃就是一個自動駕駛的整體系統架構,在這樣的架構里,百度希望依托自身的平臺、財富、技術實力,納入更多技術公司,最終大家一起進步。
對于這樣一種構建整體生態系統架構,促進整個行業進步的想法,還是很有價值的。不過,話又說回來,會不會出現一種別人辛辛苦苦流汗,百度開開心心收獲的局面呢?
除此之外,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百度之前曾經高調宣布2018年將會量產無人車,但是隨著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和高級副總裁、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的離職,這個計劃已經基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所以說,阿波羅計劃的出現,也是陸奇為改變百度現有困境而做出的戰略調整。
百度自動駕駛開放之后對行業的影響還得看開放到什么程度
百度此次開放自動駕駛平臺,對于國內、國外的自動駕駛領域會帶來哪些影響?想必這是很多人都心存的疑惑之一,對此鎂客君也采訪了多位行業的企業CEO。速騰聚創的邱純鑫給出了一個最中肯的回答:“對行業還是有促進作用的,不過還得看開放到什么程度?!?/p>
誠然,雖說百度宣布開放自動駕駛技術的消息,對于行業來說確實足夠震撼。不過,目前還尚不知百度會否開放核心源代碼,還是更多開放能力。所以說,對行業的促進基本是可以確定的,但是能產生怎么樣的影響還得看開放到什么程度。
對于同樣的問題,MINIEYE的劉國清認為:“如果百度選擇更多開放能力,那么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百度手上。而且百度最強的是路徑規劃、車載操作系統等偏軟件層面的技術,但對于更hard-core的車輛制造、傳感器技術還需要專業伙伴協助?!?/p>
縱觀百度這些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百度的強項是在軟件,而不是硬件。所以對于自動駕駛來說,軟件、算法層面對于百度來說都不是問題,真正的難點在于硬件制造和數據。對此,劉國清對此還特地補充到:“AI算法,超強的計算能力集群,對BAT這樣級別的公司都不是門檻,唯一的門檻在于數據,以及因為數據的增加而持續產生的能力提升。百度為廣大汽車和交通生態中的合作伙伴提供免費無人駕駛解決方案,越多的車輛使用百度的技術平臺,就能獲得更多的數據;以及通過數據,持續訓練提升自身的無人駕駛水平?!?/p>
所以,也就不難看出百度開放自動駕駛技術實際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數據”也!
百度丟下的這顆“原子彈”想炸傷國內做分塊技術的創業公司恐不現實
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門檻較高,從0到1并非一日之功,而做分塊技術的創業公司則是整個自動駕駛駕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那么,百度丟下這顆開放自動駕駛技術的“原子彈”,真的能炸傷到國內那些做分塊技術的創業公司嗎?
圖森未來的陳默這樣認為:“沒有影響,沒有沖擊,沒有轉變。因為目前包括谷歌在內,沒有一家公司可以解決所有情況、所有地域的自動駕駛。百度的計劃是年底開放城市簡單路況下自動駕駛,而我們做的是高速公路環境下自動駕駛和礦區無人駕駛,這屬于不同工況和路況,需要運用到不同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對于自動駕駛來說,數據和技術同等重要,我們專注做城際貨運自動駕駛,一條線路一條線路地采集數據,能夠形成數據壁壘和時間壁壘?!?/p>
顯而易見,對于圖森未來這樣專注于某一領域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服務商來說,百度的這顆“原子彈”的威力并不大。追根溯源來說,就是因為數據壁壘,而這恐怕正是百度自動駕駛的最大痛點。
而禾賽科技的李一帆和速騰聚創的邱純鑫似乎對于百度開放自動駕駛技術一事,還是比較樂觀的。李一帆說:“我個人認為這個對做駕駛技術的公司反而也是好事,開源了好多底層的技術不用重新發明輪子了,可以專注于應用層面的問題,畢竟一套開源的系統不能解決所有定制化的需求。但是對于激光雷達供應商而言,有了統一的接口以后會讓競爭更加激烈,因為客戶從一個雷達換到另外一個雷達會更容易,所以會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對我們而言是機會也是挑戰?!鼻窦凍蝿t表示:“影響其實并不大,阿波羅計劃作為開放平臺,應該會兼容多家傳感器供應商?!?/p>
而MINIEYE的劉國清則是覺得,像他們這類持續積累底層技術的公司將不受影響。他這樣說到:“即便百度開放了核心源代碼,仍然不一定會擠壓行業其他玩家的成長空間,因為不同的目標和應用場景所需要的軟硬件技術是有明顯差異的。以我們自己為例,百度是從限定場景下的無人駕駛切入,而MINIEYE首先專注的是全天候條件下的駕駛輔助;百度的系統不限計算資源以及硬件成本的,而我們是在有限硬件條件下來實現產品化。換言之,即便百度開放了源代碼,其相關技術離打造一款靠譜的駕駛輔助類產品還隔著不短的距離?!?/p>
所以,百度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中,已經確定了會使用激光雷達解決方案,這樣對于國內眾多激光雷達公司來說,有了這樣一個大平臺可以說既是機會,又是挑戰。而對于采用視覺解決方案的公司來說,則是擁有自己的數據和技術壁壘,更加強調產品化,自然也就不會受到影響。
那百度開放自動駕駛技術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現階段,各方觀點都在對于百度丟下的這顆“原子彈”能產生多大的影響而眾說紛紜,但是鎂客君卻注意到了另外一個細節:在百度阿波羅的開放時間計劃中,今年七月份開放的僅僅是封閉場地的自動駕駛能力,但是現階段這部分技術各家已經基本進入實際路測。那百度的這顆“原子彈”,還能有威力嗎?
就在本月初,有相關機構發布了一份全球自動駕駛公司排名,原本以為全球領先的百度自動駕駛卻排名墊底,著實讓人大跌眼鏡。暫且不說這份排名中很可能有多個主機廠通過“充值”獲得了高排名,但是就其他來自硅谷的科技公司來說,百度的落后足夠引起關注。也許正是因為落后太多,才促使了百度決心開放自動駕駛技術,只是市場難免會要求陸奇再多拿出一點誠意。
至于說,百度的這顆“原子彈”威力究竟如何,現在下結論或許還為時尚早。光是一個開源的消息,就過于吹捧或者批判百度的自動駕駛,顯然也并不合適。所以說,一切的一切還得等到真正開源的那一天,看看百度究竟是怎樣開源,開源到什么程度,方能領略這顆“原子彈”的真正威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