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也是成本占比最高的核心部件,其技術進步對整個電動汽車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去年起,我國電動汽車市場需求大增,北京全年的新能源汽車指標更是提前4個月被搶完。但是人們在搶購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對于汽車電池質量的抱怨更是不絕于耳。
近日,銀河證券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動力電池的市場集中度有所提升,比亞迪、CATL、沃特瑪、國軒高科、天津力神前五大動力電池企業的合計市場占有率已高達近70%。專家表示,隨著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的不斷提升,將有效改善市場小、散、亂的局面,大企業的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得到加強,從而加速動力電池進步的步伐,更好地支撐電動汽車產業發展。
市場格局發生積極變化
“目前,中國鋰電池產業面臨的問題主要是集中度明顯偏低,且缺乏技術積累和創新,導致資源嚴重分散,市場無序競爭。”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張雨坦言,這使得中國鋰電產業始終大而不強,無法優化資源配置,形成規范有序的市場格局,也無法在與外部強敵競爭時形成合力。
張雨這種擔憂正在發生積極變化。過去一年,從行業品牌競爭格局來看,無論是快充領域,還是慢充領域,動力電池市場都呈現出了品牌集中程度進一步提高的局面。數據顯示,前五大動力電池企業的合計市場占有率已高達近70%。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集中度更高,前四名占據84%的份額,三元電池的前四名則占據60%份額。
集中度提升的背后是整個市場的大幅增長。記者了解到,2016年動力電池出貨量達到27.8GWh,同比增長近80%。其中客車、乘用車、物流車的出貨量占比分別為56%、32%和12%,客車依然是最大的應用市場,但乘用車的占比正在快速提升。電池類型方面,由于在客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磷酸鐵鋰電池的占比仍高達70%以上,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在乘用車和物流車領域的優勢明顯,出貨量近6GWh,滲透率約為20%左右。
“出現這種變化,歸根結底還是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在發揮作用。表明在政策推動的影響之外,市場對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調節作用在逐步顯現出來。”微宏動力系統有限公司市場副總裁宋寒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政策的刺激下,大量的資本進入到了動力電池行業,對初期的行業發展也確實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小、散、亂的品牌格局終究難以滿足終端客戶的真正需求,而少數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的龍頭企業能夠更好地獲得客戶的信賴和認可,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近兩年,動力鋰電池市場已經成為全球鋰電池市場快速增長的最大引擎。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統計,中國已成為全球鋰電池發展最活躍的地區。2016年,中國鋰電池市場規模約為1115億元,動力鋰電池需求605億元,同比增長65.8%。2020年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2015年的5倍。
補貼退步倒逼企業轉型
2016年底,備受業界關注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正式出爐。新政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門檻、建立了懲罰機制,且補貼金額退坡,即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各類車型2019年至2020年中央及地方補貼標準和上限,在現行標準基礎上退坡20%。
有觀點認為,在補貼退坡的影響下,2017年動力電池市場會出現大幅滑坡。以動力電池應用最廣泛的客車市場為例,8至10米的純電動客車,補貼從最高的40萬元下降到最高20萬元,降幅達到50%,而6至8米的純電動客車補貼降幅甚至超過60%。巨大的補貼降幅可能帶來電動客車銷量的下滑,進而導致動力電池整體市場的增速將減慢。
“不可否認,隨著補貼的退坡,對動力電池市場帶來了消極的影響,但要說市場會出現大幅滑坡則未必。”宋寒表示,我們應看到,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也在積極的應對挑戰:通過產品技術升級、優化生產管理、優化供應鏈,以及擴大規模化生產等方式控制產品成本,為終端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尚未完全實現市場化的當下,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減少確實給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更應該看到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這一點并沒有變化。而由政策驅動轉為逐步向市場驅動過度,也有利于破除地方保護,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出現。
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興才認為,補貼退坡帶來的壓力確實很大,但是一個產業不能只靠國家補貼活著。目前動力電池行業正處于快速擴充階段,下階段一定是整合期,也就是行業洗牌的階段。
“高快長”是必然趨勢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占新能源乘用車全部生產成本的40%至60%。動氣電池企業能否跟上政策退坡的進程,在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能否在提升電池安全性、壽命和能效的同時,進一步降低成本。
“動力電池行業的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低端重復產能將被淘汰,優質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處于越來越有利的地位。”宋寒說,根據調整后的最新補貼政策來看,未來五年內,補貼將逐步退坡,這就意味著客戶的采購成本將被迫增加,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客戶的采購決策。而具備技術優勢、品牌優勢、規模優勢的企業,在產品性能、客戶口碑、成本分攤等方面要優于其他企業,更容易獲得客戶的信賴和拿到訂單。
目前,鋰電池產業的技術路線很多,要想真正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推廣,讓消費者更加放心、便捷的使用新能源汽車,選擇和發展“高安全、快充、長壽命”電池技術是必然的趨勢。首先安全是電池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其次電池需要具備快充的能力才能夠滿足消費者機動性的需求,而長壽命是汽車設計的基本原則,這也保證了二手車輛的流轉成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從技術路線來看,當前市場上已經呈現出了堅持走慢充路線的企業逐步開始向快充路線滲透的局面,從近期的一些企業公告可以看出,不少慢充路線的代表性企業推出了快充產品。
“我非常看好動力電池在中國的未來,但2020年國家補貼全部退出后,如果按照現在的思維肯定沒有未來。企業在加強技術創新的同時,更要注重生態鏈的整合。”深圳市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岳敏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