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7屆信息技術領域專利態勢發布會暨知識產權發展論壇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表示,知識產權逐漸成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IC)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事實上,近年來集成電路產業領域的并購等資本運作頻發,知識產權(IP)在并購中的地位也日益凸顯,充分表明產業、資本與知識產權的結合正在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是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一個新趨勢。
丁文武認為,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漸趨合理均衡,2016年設計、制造、封測的銷售額分別達到1644.3億元、1126.9億元和1564.3億元。
此外,從技術上來看,我國16納米先進設計芯片占比進一步增加,SoC設計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32/28納米工藝實現規模量產,16/14納米研發取得階段性進展;3D、系統級、晶圓級先進封裝加快布局,中高端封裝占比提升至30%;關鍵裝備和材料進入國內外生產線,部分細分領域進入全球前列。
不過,即便如此,由于起步較晚,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專利布局、技術積累等方面基礎薄弱,處處受制于人,知識產權戰略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現階段,國際上知識產權壟斷、控制與保護又呈現強化趨勢,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針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知識產權摩擦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丁文武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降低整個產業知識產權成本,如何集中有限力量應對風險,如何布局新技術,成為我們解決知識產權瓶頸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作為先進制造業的排頭兵,集成電路產業領域具有技術創新密集、知識產權創造量大、糾紛高發的特點,一向受到國家各級主管部門和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丁文武認為,未來要將國際化、市場化模式與中國國情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相結合,要將知識產權戰略與產業布局、協同創新相結合,要將知識產權運營與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相結合,從而提高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溢價,推動產業跨越式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