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手術機器人逐漸興起,是趨勢還是坑?

時間:2017-04-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占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的68%,利潤率可以達到30%。該公司的產品只有這一款手術機器人,但其2014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40億美元,市值總額也接近260億美元。

首爾發生里氏6.5級大地震,城區遭到大規模破壞;斷壁殘垣中,醫療救援團隊依然拼死救死扶傷。

這是一部講述醫療救援隊故事的災難醫學連續劇“D-Day”的背景。劇中飾演冷酷外科醫生的主人公河醫生,是一位手術機器人權威專家。他只相信尖端設備和高精尖診斷結果,如果沒有自信,會干脆放棄手術。

劇中另外一位男主角外科專家金醫生,卻是完全相反的一個人:他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人,總是有著“醫生怎么能說無能為力呢?作為醫生,無論如何也要解決”的想法。就因為這種性格,也使得金醫生在醫院的處境始終處于不受人待見的境界。路過急救室,遇到命懸一線的應急手術,總是忍不住上手術臺,就免不了手術之后的各種醫療糾紛訴訟中。

劇中為了凸顯喜劇效果,將截然不同個性的兩位醫生的手術場面作了對比顯示。

鏡頭切換到金醫生負責的手術室場面時,總是伴隨著充滿緊迫感的背景音樂,加上六位同僚揮汗解剖患者的場面。之后鏡頭會慢慢切換,伴隨著優雅的古典音樂。河醫生背靠椅子,舒展雙臂,一邊看著畫面,一邊操作手術機器人,自己完成整個手術過程;術后一身潔白如初的手術服走出手術室,受到眾人的感嘆和贊美。

劇中出現的手術機器人,就是美國IntuitiveSurgical公司開發的達芬奇“daVinci”手術機器人。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占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的68%,利潤率可以達到30%。該公司的產品只有這一款手術機器人,但其2014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40億美元,市值總額也接近260億美元。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從2000年初獲得美國食藥局(FDA)承認,到2015年6月為止,已經在全球進行了超過250萬例手術。筆者所在的韓國,2005年首次引進了達芬奇機器人,當年就進行了17例手術。

目前韓國共有44家醫院裝備了55臺手術機器人,而且都是達芬奇機器人。到了2014年,利用機器人進行手術的案例猛增到8840例。至2015年6月,全球共售出3398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其中美國地區售出2223臺,其次是歐洲549臺,亞洲350臺。

手術機器人不懂手術操作?

手術機器人,并不意味著機器會自行完成手術過程。更為準確的定義應該是,醫生在手術時所用到的高精尖手術工具。醫生坐在控制臺上,通過觀看畫面來控制類似游戲桿的操控器,對手術機械臂上的微型鉗子和剪刀進行控制,并實施手術。

相比傳統的開膛手術,手術機器人通過5—6個微型孔洞將攝像頭和手術工具放入體內,通過遠程控制實現相同手術效果。

在韓國,癌癥病例中死亡率最高的前列腺癌,因為手術部位處在骨盆之間狹窄空間,一般的開膛手術和腹腔鏡很難適用。此時通過手術機器人的進行微創手術,就顯得非常有效。不僅出血和并發癥的可能性降低,手術創口愈合和痛感消失的時間也縮短很多;另外,類似小便失禁等副作用也大幅度減少。在美國,前列腺癌手術的80—90%都是通過機器人進行。最近,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已經擴大到甲狀腺癌、直腸癌、子宮癌等癌癥的手術。

2011年,韓國國內手術機器人使用案例累計超過了六千次,社會各界對于手術機器人的關注的也達到了頂峰。就在這時,發生了一起醫療事故;一名韓國藝人在利用手術機器人進行腎臟切除手術的過程中,發生了十二指腸破裂導致的后遺癥,并最終死亡的悲劇。其家屬將該醫院和手術團隊告上了法庭,但檢察部門認為該事件與院方及手術團隊沒有直接聯系,宣判上訴無效。

隨后根據韓國國會的要求,韓國保健醫療研究院對之前所有的機器人手術案例進行了細致的調查,以此來證明手術機器人的安全性。調查的結果顯示,經手術機器人操刀國的患者,在術后三十天內的死亡率為0.09%,比開膛手術以及腹腔鏡手術的致死率都要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制造商IntuitiveSurgical公司也因為手術機器人引起的醫療糾紛,接連面對各種訴訟,也面臨了進退兩難的窘境。這也是全球大企業對于進入手術機器人保持謹慎態度的重要原因。

提高性價比

除了安全性問題,高昂的成本也是需要解決的難題。2014年推出的新款達芬奇Xi機器人售價接近400萬美元,每年的維護費用也高達17萬美元之多;而搭配銷售的機器手術臂只能使用十次,但售價卻高達幾萬元人民幣。

目前,韓國的醫療保險還不能覆蓋手術機器人的使用費用,所以每次手術患者需要自行負擔3.5—8萬人民幣的手術費用。還有一些研究結果認為,手術機器人的性價比,遠遠達不到大規模使用的階段。

2014年韓國保健醫療院針對該國最為常見的前列腺癌,進行了手術機器人的經濟性分析;結果顯示,費用方面雖然高于一般手術2—3倍,但治療效果上無明顯的優勢,且術后效果也打不到預期效果。韓國科學技術大學(KAIST)KWONDongsoo教授指出,目前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售價毫無依據可言,需要出現更多、多樣的手術機器人。

看起來IntuitiveSurgical公司的暴利商業模式,今后很難重現。據市場調查機構RnRMarketResearch的分析,手術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32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200億美元。

全球各大企業間的市場爭奪戰也正式拉開了序幕。Accuracy、Stryker、Hocoma等早期進入該領域的醫療設備企業,紛紛加大高效、低成本產品的開發力度。

加拿大的一家名為TitanMedical的公司,最近推出一款60萬美元左右的手術機器人“SPORT”,價格僅為現有產品的一般,目前正等待美國FDA的認證。

2015年,谷歌也在籌劃通過其分離出去的AlphaBet下屬子公司進入醫療機器人市場。谷歌將原先在內部負責開發糖尿病診斷隱形眼鏡和癌癥診斷藥物的生活科學事業部剝離出去,并成立了名為“Verily”的子公司。同年12月,該公司與強生下屬醫療設備子公司Ethicon合資成立了主營醫療機器人開發的VerbSurgical公司,正式宣布進軍該領域。

筆者所在的韓國國內,現代重工、未來Company、GoyongTech-nology等一干企業都在準備進入該領域。其中,未來Company公司推出的一款腹腔鏡手術機器人“Revo-I”成功完成了全臨床試驗,目前在等待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門的臨床試驗結果。一直阻礙后發企業進入該領域的DaVinci技術壁壘,2016年將有相當一部分專利失效。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市場,以及相關IT技術的發展,手術機器人的性價比將持續提高。雖然DaVinci將在后續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會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但隨著低成本產品的陸續推出,一家獨大的局面終將不復存在。

吸引全球各大企業紛紛進入手術機器人市場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手術機器人擁有足夠大的潛力去改變現有手術市場的模式——醫生可以在遠離患者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遠程手術。到目前為止,示范性的遠程手術已經在很多地方投入了使用;但醫生操控控制桿的速度和遠程手術臺反應時間上,還存在著很大的時延,導致了實際使用上的一些不確定性。2015年,據美國佛羅里達醫院尼克爾森中心的實驗結果顯示,目前的遠程手術時延大概在0.3—0.5秒之間,如果將該時延縮小到0.2秒,現有的通信網絡環境足夠滿足遠程手術的需要。

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有關醫療設備的網絡安全性問題。如果能實現100%有保障的網絡安全技術,在地球的另一邊遠程操刀將不再是天方夜譚。機器人的醫療技術的碰撞,除了手術機器人還開啟了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無限可能的新市場。已經在智能手機紅海市場上舉步維艱的各家企業,在手術機器人等服務功能機器人市場上尋找破局也未嘗不可。

更多資訊請關注醫療機械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