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信息產業的強弱最核心的就是兩個能力,就是軟件和芯片能力,這兩大能力對信息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產業的發展,都會產生重大的推動。如今,非常熱門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很多能力,都需要軟件來實現,或者由軟件來進行支撐。
順應未來新的技術與產業發展需求,繼華為軟件開發云在大連上線以后,又在青島落地。華為企業云業務部總裁楊瑞凱,在華為青島軟件開發云大會期間,接受賽迪網采訪時表示:“華為軟件開發云落地大連和青島,總體的考量還是軟件開發云的生態建設。未來幾年華為將重點推進3個“1”工程,服務10萬家軟件企業,100萬個開發者,1000家高校和培訓機構。
軟件開發云助力軟件產業升級轉型
目前,華為通過軟件開發云開放華為近30年軟件工程實踐經驗,打造了云端一站式的Devops研發平臺,已經服務300多家企業,每天有超過10000個開發者在線使用。楊瑞凱強調:“華為在助力軟件產業升級轉型過程中,通過院校、培訓機構讓軟件開發云成為軟件相關專業主要教學工具,使學校學生快速用上未來企業級的軟件開發工具。在這樣的一個大的發展思路下,來推動中國的軟件名城、省會城市和副省會城市等,進行軟件產業發展。”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作為青島市未來發展主要產業之一,現產值1600億元,并有1000多家軟件企業,同時省內有山東大學、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科研教學機構。“在這樣一個具有良好的軟件產業發展基礎的城市,華為愿意與青島進行緊密合作,并共同攜手打造更多軟件名城,助力軟件人才的培養,促使中小企業使用軟件開發云,進而推動軟件產業的發展。”楊瑞凱表示。
云計算發展至今,在PaaS層面提升了很多能力,不管是各種數據庫服務,關系型數據庫還是非關系型數據庫,又或是企業中間件服務等等,提供這些能力的目的,就是讓開發者能夠更快、更方便的開發出應用,并部署在云端。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在云端開發構建軟件和應用,這就是當前的一個巨大挑戰。
中小軟件企業研發水準新高度
這種挑戰來自于,PaaS能力的孤立,是因為缺少一個能夠整合各種PaaS、IaaS能力的關鍵環節,然而這個環節,軟件開發云平臺完全能夠彌補。華為企業云CTO宋勇,接受賽迪網采訪時表示:“對于軟件和應用的開發,不是簡單的把各種云端的服務進行拼湊,而是要將軟件工程的經驗和方法、軟件開發的工具以及基礎的云服務能力進行整合,才能形成完整的環境。”
華為在軟件研發經過30多年的積累,歷經了從傳統開發模式到現在的DevOps等開發模式的過程。宋勇強調:“今天我們把華為的研發能力開發出來之后,再結合華為在IaaS、PaaS上的能力,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開發、測試、部署到運行的環境。從而,將中小軟件企業的研發水準拉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來共同推動軟件產業的發展。”
軟件企業在云端進行完整的開發,底層可以調用華為云的基礎能力。華為將先進的軟件工程理念整合到軟件云平臺上,企業在這個平臺上進行開發,從開發到測試部署以及運行環節,研發環境和生產環境,整套體系都可以在云端實現,并且都是完整相同的體系結構,同時也避免了軟件發布之后部署,由于環境不一致帶來的的一系列問題,大大提高了軟件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極大的減少了成本。
宋勇認為:“華為軟件開發云不僅僅是減少成本的問題,因為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小企業不管花多少錢,過去幾乎都是無法達到這個研發水準,而使用軟件開發云,他們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云時代面臨的新挑戰
隨著云計算的發展,互聯網的業務變得越加廣泛,為更快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只有更加敏捷才能夠更快適應時代的發展。敏捷開發打破了原有實踐,以至于發展到持續交付模式。那么,持續交付怎樣才能達到自動化能力,使產品的版本交付達到更短的時間,比如說兩個星期到一個月。
華為軟件開發云產品總監徐峰,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云時代隨著軟件形態的變化,服務變得力度更小,這就是微服務模式。基本上能夠每天進行交付,對這種小服務的開發、測試、部署和升級,就變成DevOps模式。對軟件工程本身來看是沒有先進性之說,只是順應時代的變化產生適應當下時代的變化。但對于華為來說,每一次變化都是緊跟前沿的變化。”
隨著時代的需求,華為軟件開發從最早期的CMM軟件工程方法,到后續推動了持續交付的發展,現在隨著微服務時代的到來,華為又將整個研發流程進一步向后延展,出現了DevOps。華為希望將近30年積累的軟件工程的經驗,以及先進的工具和實踐分享給企業,使其能夠站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