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拔自動駕駛商用化頭籌 英特爾這盤棋如何下?

時間:2017-03-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提起英特爾最讓我們熟悉的就是他們的桌面級處理器,幾乎所有人對于PC形成概念甚至是入門都與英特爾密不可分,從奔騰到到現在的酷睿,“燈、等燈等燈”這段音符已經成為烙印。

無人駕駛技術是最近最熱門的,消費者似乎已經厭煩了每天上下班令人火冒三丈卻又無可奈何的交通擁堵,每個人都想像老板那樣坐在后座上休息一會或者玩會兒手機,不經意間一抬頭就是家門口。所以無人駕駛已經成為了各大科技公司以及汽車企業的必爭之地。

提起英特爾最讓我們熟悉的就是他們的桌面級處理器,幾乎所有人對于PC形成概念甚至是入門都與英特爾密不可分,從奔騰到到現在的酷睿,“燈、等燈等燈”這段音符已經成為烙印。然而就是這個大家熟悉的英特爾在無人駕駛(自動駕駛)另一已經開啟了一盤棋局。

英特爾自動駕駛

無人駕駛很重要么

無人駕駛說是一種技術,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首先要從無人駕駛汽車這款產品開始。未來的汽車什么樣?誰也說不清楚,是不是以四個輪胎落地的形式實現?或者以運載機器人或者飛行器的形式呈現,這都說不準,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會有自動駕駛的元素在其中。

據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最新報告顯示,2010年到2015年間,與汽車無人駕駛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超過22000件,并且在此過程中,部分企業已嶄露頭角,成為該領域的行業領導者。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已經開始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技術已經初步成型,但理論歸理論,最終要商用還是非常漫長的過程。

谷歌是先行者

現在包括谷歌、英特爾、奔馳、蘋果、寶馬等一系列企業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將自動駕駛商用。

對于企業來說,無人駕駛意味著怎樣的機遇?首先說說汽車領域,車不僅僅是車本身,牽動的真個鏈條非常大,包括汽車制造,材料的供應,能源的供應(燃料或者電能),交通慣例,法律法規甚至是污染和環境改善等等一系列內容。實現了自動駕駛這些供應鏈條有怎樣的改變呢?

首先說手汽車的供應鏈條和制造,在原有基礎之上還要加入智能化的處理以及更強大的運算和通信能力,對于科技和通信企業來說,這是非常龐大的市場機遇。

對于道路管理,現行的交通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的限制和規范,未來將提供針對機器的提醒和限制方式。自動駕駛的驅動,除了需要技術之外還需要龐大的數據服務和支持,這對于科技企業來說是莫大的機遇和挑戰。

因此對于英特爾來說,無人駕駛領域的布局才會這么大手筆。

如何攪動大局?

最近,一條新聞牽動著大家的神經,英特爾官方宣布,以63.54美元/股的價格現金收購以色列科技巨頭Mobileye,按此計算,Mobileye的股權價值為153億美元,這不僅是以色列科技圈有史以來最高金額的收購案,整個行業都為之震動。

實際上英特爾從2016年開始無人駕駛領域的布局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2016年4月,英特爾收購意大利半導體設計公司Yogitech,這家公司專門為芯片增加安全功能,芯片多數用在無人駕駛汽車上。

幾乎同時英特爾旗下WindRiver公司收購Arynga,這家公司開發軟件,讓汽車可以遠程升級。

一個月之后,英特爾收購機器視覺技術公司Itseez(無人駕駛技術的道路感知離不開環境觀察和信息采集)。

同年9月,英特爾收購AI公司Moviduis,與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息息相關。

回歸到Mobileye這個收購案上來,該公司曾經給特斯拉等大量汽車領域的企業和產品提供技術,有很成熟的案例并且有一定的經驗基礎。他們去年就已經開始了深度合作,同時參與戰略合作的還有寶馬。

隨后去年下半年,他們又攜手東軟集團和一汽紅旗聯合發布國內首款“智能駕駛艙平臺”。

不光是四處出擊,去年年底的時候,英特爾重組成立了AutomatedDrivingGroup部門,這個新部門就是專門開發無人駕駛技術的,而且從物聯網的業務當中獨立出來。并且今年公布了IntelGO這個品牌,未來英特爾這個部門所有無人駕駛軟件硬件開發工具都會歸入此類當中。

上面說的這些舉動都是與無人駕駛的技術相關的,無論是傳感信息采集技術、還是AI技術以及安全方案等等。去年開始英特爾大力發展5G和物聯網則是從通訊層面為無人駕駛奠定基礎。

參與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的廠商一共有7家,英特爾就是其中之一,另外的六家分別是華為、愛立信、中興通訊、三星、大唐電信、諾基亞上海貝爾。英特爾完成了移動邊緣計算(MEC)和大規模天線(MassiveMIMO)兩項關鍵技術的相關測試,測試結果達到預期。

5G不僅能讓我們享受到更高速的網絡體驗,對于物聯網來說也是不必可少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有一個很重要也是急需實現的內容就是無差錯的高速通信,車輛與車輛、車輛與云端、車輛與道路等等的數據交換,5G為這些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

現在英特爾還欠缺什么?沒錯剛才我們也提到過了,車輛要適應環境,環境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層面就是道路。由于道路情況是非常復雜而且升級難度極高的,所以現在科技企業當中對于這一點的布局都比較初級。英特爾也開啟了一些合作,比如2015年的時候攜手北京中交興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星航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基于英特爾Quark處理器的端到端商用車車聯網終端。雖然是里程碑式的合作,但還是很初級的商用,未來要做的東西還很多。

一直以來英特爾都在公開或者非公開的進行著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究和工作,2016年前半年似乎并沒有引起行業當中太多注意,但下半年突然發力。到了2017年更是頻繁出手,繼谷歌之后,英特爾似乎是最適合拔得自動駕駛商用化頭籌的企業了。不過市場才剛剛興起,現在的產品都是試驗階段,最終鹿死誰手?我們會繼續關注。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