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發布2017年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實施工業基礎、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三大標準化提升工程,綜合推進重點領域的標準化工作。
在全國兩會上,智能制造也成為兩會熱詞之一。工信部兩會記者會上也表示,《“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組織修訂,將于近期印發。該指南涉及新一代通信技術產業、機器人等重點領域,旨在把《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相結合,避免重復建設,突出所專所長,打造中國制造“新版圖”。
在此次的2017年工作要點部署了六大重點工作任務,提出以服務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構建為目標,深入分析產業發展中的標準化需求,加強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的統籌協調,修訂完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推動將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納入兩化融合中。
近期,工信部和國家高層領導方面頻繁提及智能制造,部分省(市、自治區)近期披露了2017年發展計劃。其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業成為多個地區的重要工作,智能制造業迎來發展機遇期。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期多次表示,今年將是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一年,工信部等部門將出臺一系列舉措,推進戰略的持續落地和制造業的全面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今年計劃有20-30個城市入圍。
廣東省提出,2017年要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培育一批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發展工作母機類制造業,培育100家產值超10億元的先進裝備制造骨干企業,形成20個產值超100億元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上海市提出,2017年要實施產業創新工程,發展智能制造,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一批產業引領性項目,推動傳統產業深度運用新技術新模式。
安徽省強調,2017年要積極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加快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開展“互聯網+”制造行動,積極創建智能制造示范區,建設10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重慶市提出,2017年要加快實施一批智能裝備重點項目,建成國家級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加強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自動駕駛技術及動力電池等關鍵核心部件攻關,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發展高端交通裝備制造業,擴大新型軌道交通裝備產品規模,發展高技術船舶。加快建設國家物聯網產業基地。加大增材制造、無人機、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虛擬現實等產業項目儲備、引進和研發。
遼寧省提出,2017年要加快發展航空裝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汽車等八大重點領域。推進100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試點示范企業項目建設。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東部制造業轉向高端裝備制造、中部產業升級、西部優勢產業突破的“新三極”格局有望加速成型,而智能制造則成為制造業的新突破口。
日前從多地工信部門獲悉,目前已有超過30個城市向各級工信主管單位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申請,另有多地正在組織編寫“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根據工信部工作安排,今年“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將持續擴圍,計劃有20到30個城市成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據悉,下一步“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遴選,將同時考慮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等不同區域的城市分布,涵蓋老工業基地、創新型城市、資源型城市等不同城市發展類型,未來的試點示范城市將充分覆蓋全國各個地區。
相關專家組介紹,已提交申請的城市的試點示范方案均考慮了地方制造業現有優勢和未來產業轉型趨勢,以及區域帶動效應。這些城市成為試點示范城市后,有助于今后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相關經驗,并能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
苗圩近期多次表示,2017年將是我國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一年,工信部等有關部門還將出臺一系列舉措,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持續落地和制造業的全面轉型升級。
另外,近期國家高層領導在遼寧調研時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加快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模式變革,打造中國制造競爭新優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