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迅猛 看各國如何應用

時間:2017-02-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在江蘇衛視播出的《最強大腦》中,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度“在與人類選手的“人機大戰”中表現搶眼。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飛速發展,已經在多國有了不少應用,并且取得不錯的效果。就我國而言,人臉識別技術在我國各領域大量應用。

近日,在江蘇衛視播出的《最強大腦》中,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度“在與人類選手的“人機大戰”中表現搶眼。

人臉識別技術

前不久,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人機大戰迎來決勝局。人類選手王昱珩與機器人在人臉識別方面進行交鋒。最終,王昱珩以0:2憾敗于人工智能。

這場人機對決雖落下帷幕,但迅速發展的人臉識別技術仍備受關注。

人臉識別技術飛速發展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飛速發展,已經在多國有了不少應用,并且取得不錯的效果。

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得到提高。該系統集成了人工智能、機器識別、機器學習、模型理論、專家系統、視頻圖像處理等多種專業技術,是生物特征識別的最新應用。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在我國各領域大量應用。2016年,社保局引入人臉識別社保認證系統,大幅提高了社保部門身份驗證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2016年高考,北京、四川、湖北、廣東、遼寧、內蒙古等多個省份首次采用“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的生物識別技術確認考生身份。

人臉識別在90年代后期進入初級的應用階段,并且以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技術實現為主。近年間,這種識別技術已經在各國主要應用于政府、軍隊、銀行、娛樂、電子商務、安全防務等領域。

美國:FBI構建人臉數據庫

2014年,國際知名法律援助公益組織電子前沿基金會(EFF)根據美國《信息自由法案》獲知,FBI的“新一代身份識別數據庫”(NGI)正在搜集“以被捕者照片為主”的人臉照片以便更好地識別犯罪分子。

NGI在FBI現有的超過1億份個人指紋信息記錄基礎上,加入了掌紋、虹膜、人臉等多項生物特征數據。FBI局長詹姆斯·科米(JamesComey)向美國眾議院立法委員會表示:FBI正在嘗試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利用被捕者照片“找出壞人”。

2016年,喬治敦大學法學院隱私與技術中心(CenterforPrivacyTechnologyattheGeorgetownUniversitylawschool)對FBI人臉數據庫開展了一個綜合調查。調查報告顯示,該數據庫包含了1.17億位美國成年人--占成年人總人口的48%。

美國有1/4的州或警察局能夠執行人臉識別搜索,有超過1/2的州允許執法機關訪問駕照或身份證資料庫進行人臉識別搜索。

澳大利亞眼下計劃實施機場安檢改革,在國際機場引進生物識別系統,通過人臉和指紋等信息自動確認入境旅客身份,以取代護照掃描和人工窗口。

澳大利亞:游客“刷臉”入境

澳大利亞當地移民及邊境保護局計劃2017年試用“免人手處理”的新入境系統。在新計劃下,機場將逐步棄用現有的電子閘門,游客毋需再經過電子閘門掃描護照,也不用邊境人員人手檢查入境者護照。機場將設立電子掃描站,利用生物識別技術辨認入境游客的面孔、眼睛虹膜及指紋,取代傳統出示護照的入境程序。

澳大利亞政府發言人表示,自動化入境程序便利旅客,并有助邊境部門應對旅客數目增加帶來的挑戰,提高入境效率;同時利于辨識具威脅的入境人士,加強安全保護措施。

此次計劃是澳政府前年公布“無縫游客入境計劃”的重要階段。據悉,澳大利亞政府預計系統普及后,可于2020年前自動處理高達9成的游客入境檢查。

芬蘭:Uniqul推出臉部識別支付平臺

2013年,芬蘭創業公司Uniqul推出了史上第一款基于臉部識別系統的支付平臺,該系統不需要錢包、信用卡或手機,支付時只需要面對POS機屏幕上的攝像頭點個頭,并點擊確認即可。

Uniqul借助于人臉識別技術,希望創立“世界上最快速的支付系統”。Uniqul公司稱:“你走到支付設備旁邊后,我們的算法會在幕后對你的生物度量數據進行處理,找到數據庫里你的賬戶。整個交易能夠在5秒鐘之內完成,通常你拿出錢包都需要這么長時間。”

事實上,“刷臉支付”在中國也逐漸開始應用。2015年3月15日漢諾威IT博覽會(CeBIT)在德國開幕。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在發表演講后,還為德國總理默克爾演示了掃臉技術,并當場刷自己的臉上淘寶給嘉賓買禮物,成為開幕式亮點。

日本:巡演入場人臉識別

日本人氣偶像組合“嵐”2016年進行全國巡演。演唱會前,“嵐”粉絲俱樂部的成員收到郵件通知,稱在演唱會入場時將實施“人臉識別”。

據悉,“嵐”演唱會門票被稱為“日本最難買的門票”,所以一些買不到票的粉絲則會求助于一些轉票網站。一萬日元一張的門票常常被炒到幾十萬日元。

因此,為控制炒票行為,一些事務所推出規定,粉絲在申請抽簽時必須發送自己的照片,以便入場時進行人臉識別。事務所表示,將會嚴格管理照片等個人信息,同時也解釋稱,此舉是為了讓粉絲們“通過正當渠道購買門票,欣賞演出”。

資料圖:社交網站Facebook2011年曾因悄悄擴大了面部識別技術的使用范圍,引發了外界對該公司涉及用戶隱私行為的擔憂。(視覺中國)

人臉識別技術存在多種隱患?

當前,雖然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還沒有普及,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已經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影響。人臉識別的廣泛應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鞏固安保措施、遏制犯罪行動。

然而這也引發出一些擔憂,如果有一天人類的生活全靠“刷臉”,而人臉又具有可復制性和不穩定性,如何保證個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已成問題。政府和公安部門為保證安全和偵破案件,大規模采集人臉信息構建數據庫,如何保障公民的個人隱私也是問題。

實際上,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每項技術都存在利弊,研發人臉識別技術是為造福社會,是科技發展的一個趨勢。但在大規模普及之前,需要時間和市場的檢驗。此外,政府應制定和完善相關安全政策,讓科學技術真正服務人類。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器視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