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如何理解2017或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新起點?

時間:2017-02-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以北汽新能源為例,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了解到,2017年,北汽新能源銷量目標為17萬輛,這意味著,在去年完成5.2萬輛的基礎上,北汽新能源將挑戰226.92%的銷量增長。

新年伊始,車企相繼發布2017年銷量預期。與傳統汽車企業大多數的保守預期不同,新能源汽車仍處于“跑馬圈地”的加速布局期,企業希望通過新產品的密集上市,快速擴大市場保有量。

以北汽新能源為例,2017年,北汽新能源銷量目標為17萬輛,這意味著,在去年完成5.2萬輛的基礎上,北汽新能源將挑戰226.92%的銷量增長。

不僅北汽新能源如此,據NBD汽車不完全統計,預計將在今年內上市的新能源乘用車超過40款,相比于去年進一步提升。

根據中汽協此前預期,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在70萬輛左右,同比增幅40%~50%。在上月舉行的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提出了2020年新能源年產200萬輛的目標。

分析認為,隨著2016年的結束,新能源汽車的“十三五”開局之年已經在徘徊與觀望中度過,今年或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起點。

車企產品投放力度增大

1月18日,北汽新能源趕在春節前最后一周上市一款A00級純電動車EC180,并將該款車型定義為“國民車”,補貼后的價格區間為4.98萬~5.58萬元。

這被認為是北汽新能源開拓二、三線市場的“試金石”。NBD汽車了解到,基于對市場的良好預期,北汽新能源今年的銷售目標為17萬輛,除了EC180,EX260、EU300、EX300L三款車型預計也在年內上市,但是并未給出EC180的銷售預期。

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陸皓表示,經過前兩年的鋪墊,2017年,新充電配套設施、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以及新能源車本身的質量都已經達到了更高的水平,因此公司對今年的市場也更有信心。

除了上述因素,今年低速電動車行業將迎來的洗牌也被認為是成熟新能源企業的機遇。

陸皓認為,去年,低速電動車的銷量規模為60萬~70萬輛,根據相關部門所提出的“三個一批”(即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中“升級一批”的要求,這些低速電動車升級后就是EC180這類產品,但產品力又不及汽車企業所打造的車型,因此微型電動車將有更多機會。

瞄準這一機遇的企業不止北汽新能源一家,寶駿E100、奇瑞EQ1等多款微型電動車都將在今年上市,搶奪這一細分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預計將在今年內上市的新能源乘用車為40多款,相比于去年的30款左右進一步提升。今年,奧迪、寶馬、沃爾沃以及保時捷、雷克薩斯等豪華品牌也將加入新能源車陣營。

此外,不少國產品牌基于現有爆款車型打造的電動版本也將在陸續投放市場,例如傳祺GS4EV、奇瑞艾瑞澤5EV等,預計將帶來更多增量。

政策穩定是主要推動力

與此前增幅相較,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40%~50%的增速目標并不算高。在2014年銷量7萬輛的基礎上,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3萬輛,是2014年的4.7倍。按照此前預期,2016年的銷量可達2015年的2.1倍,也就是70萬輛。

但受“騙補”調查和補貼新政遲遲未能落地等因素影響,2016年新能源車實際產銷只完成50.7萬輛,同比增長53%。

葉盛基表示,“今年市場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策穩定,國補與地補政策都已確定,政策穩定對產業的發展很重要。”

12月30日,四部委發布《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分別對新能源客車、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專用車與燃料電池車的補貼推廣方案進行調整,新一輪補貼方案終于落地。

在1月14日的百人會論壇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也明確了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思路不會變。這對行業發展都是利好因素。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咨詢部主任張成斌向NBD汽車表示,今年的政策會比較穩定,政策上也許會有微調,但不會出現類似前兩年的大變動,“騙補”調查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對于過度補貼的討論,其實從2015年就已開始,騙補只是補貼帶來的其中一個后果。”

不過,由于在新的補貼要求下,所有已經進入推廣目錄的車型要重新進行審批,對企業的新車銷售可能會產生一些影響。國信證券估計,“2017年一季度,各新能源車企將逐步恢復,二季度起產銷有望逐步上量。”

葉盛基向NBD汽車表示,各企業今年的發展速度可能不盡相同,但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將保持“快速穩定增長”。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