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后補貼時代來臨,新能源汽車機遇與挑戰并存

時間:2017-02-10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截至目前,我國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已經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繼2016年的“騙補”事件之后,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與市場風云變幻。乘著政策的東風,大量資本涌入,各大企業紛紛布局,而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隨著車補的下調,一直以政府補貼為倚靠的車企制造商,會不會在前行的路上迷失方向呢?

車補新政:補貼額度退坡20%

2017年1月1日起,由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開始實施。

根據新政,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單車補貼額的50%,而到2020年,個人購純電動車補貼將完全取消。

相比2015年出臺的補貼方案,《通知》最大的變化在于給補貼普惠制畫上句號,并從整車能耗、續駛里程、電池性能、安全要求等方面提高補貼技術門檻,降低財政補貼力度。

首先,純電動乘用車的門檻要求主要集中在對整車能耗的要求上,按整車整備質量不同,增加相應工況條件下百公里耗電量要求,同時按照續駛里程要求發放相應補貼。基于此,純電動乘用車按續駛里程不同分別補貼2萬元、3.6萬元、4.4萬元。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的中央財政補貼在2016年基礎上降低20%,符合預期。”

《通知》規定,對新能源客車,以動力電池為補貼核心,以電池的生產成本和技術進步水平為核算依據,設定能耗水平、車輛續駛里程、電池/整車重量比重等補貼準入門檻,并綜合考慮電池容量大小、能量密度水平、節油率等因素確定車輛補貼標準。在此基礎上,新能源客車按照快慢充類型和車身的不同長度,其補貼最高額度由此前的60萬元下調到30萬元。

《通知》還進一步明確了資金申報、分配、使用環節的責任,緊把車企申報關,對申報流程進行了細化,同時還明確了違規謀補和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補行為的懲罰措施,加大對騙補行為的打擊力度。

補貼是把雙刃劍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截至目前,我國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已經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

矛盾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共同體。政策補貼一方面能夠刺激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卻也造成了市場混亂并且導致“騙補”事件的發生從而阻礙市場向前發展。

對此,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面臨著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缺乏、充電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雖然有很大的改善,但仍沒有根本解決。準入和監管體系還不完善,產品良莠不齊,部分企業過度依賴補貼,提質降價的動力不足,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嚴重不足。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名單,對金華青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車企進行了行政處罰,暫停了他們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的資質,撤銷了各家公司不符合規定的車型公告資格,對各家車企給出了2個月的整改期限。

機遇、挑戰并存

業內專家認為,逐步取消補貼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是一件好事。這樣一來,可以通過市場機制有效引導汽車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并且將企業的重點放在如何滿足消費需求的方向上來。

許多汽車企業負責人也支持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補貼取消后,新能源汽車產品將受到真正的市場檢驗,從而實現優勝劣汰,這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是有益的。

機遇有,挑戰同樣有。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當前國內企業間的競爭只是一場序幕,國際化競爭來臨之時才是真正的考驗,可以預計,補貼淡出之時,就是外資和合資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之日。而我們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技術基礎薄弱、原始創新能力低、核心技術欠缺、品牌影響力不足。

在財政補貼等扶持政策長期支持下,一批自主品牌產品陸續投放市場,獲得了消費者認可,一些企業具備了國際競爭力,產品陸續進入國際市場。但應清醒地意識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老問題同時存在,產業一直面臨著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缺乏、充電設施建設不足、行業散亂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嚴重不足,優勢企業和拳頭產品少,在國際上缺乏整體競爭力。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對此表示:“如果不妥善解決好產業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當前良好的發展勢頭將難以保持,甚至可能前功盡棄,浪費大好的發展機遇。在此關鍵節點,財政政策將與其他政策配套,共同努力,引導和推動產業走上更加健康的發展軌道。”

行業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新能源車企的未來發展將逐漸脫離政府補貼,那么這就要求車企必須看清形勢,找準切入點,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于經濟參考報、中國汽車報、證券日報)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