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VR行業“虛火”漸減,逐漸顯現出線的發展趨勢,VR在游戲領域的應用征服了游戲界的玩家,如果VR能夠在醫療界能很好地運用,將給整個醫療界帶來前所未有的突破,其實,AR早已經開始實驗了。
VR之于醫療已經引發了很多討論,前景如何?意義有多大?怎樣變現?該發力VR康復還是VR手術?相信無論是對于VR行業從業者,還是對于醫療行業從業者來說都是迫切想要了解的問題。
在“VR20”分之醫療+VR應用進展線上分享會上,廣州市正骨醫院創新醫學部副主任、萬博醫療VR工作室/醫學實驗室創始人萬磊博士,為百余位參與者帶來了大批量干貨,并展開了一系列討論,解答了諸多參與者對于醫療和VR技術結合的實際問題。
醫療+VR困境何在
門檻高。萬磊博士后首先告誡參與嘉賓,醫療的門檻很高,若要將新科技與醫療結合要考慮很多的問題。這不像VR+旅游、VR+音樂那樣,都是建立在娛樂基礎上。醫療是剛需,是關乎健康的事。要將VR與醫療結合,那首先要建立在臨床醫療的基礎上,考慮VR的實際臨床效果和安全性,舉例來說,目前的VR設備受限于硬件和技術,會帶來暈眩感,這是否會增加心血管病人的風險?這些都是需要事先考慮并規避的問題,不是一個新的設備搬過來就可以直接用。“要以醫療為背景和基礎,做醫療+VR,而不是VR+醫療,否則很難成功。發展醫療+VR要遵循醫學發展的自身規律。尊重醫生在醫療創新上的主體性。”萬磊博士后說道。
變現難。想要做一個醫療+VR項目比做平臺或者技術都要難,目前全國做VR醫療的團隊、公司、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加起來不超過20個,然而在這樣的一個市場競爭環境下,幾乎沒有一家是可以實現盈利的。究其根源問題,就是找不到付費方在哪里。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從做項目的角度出發,那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變現。如何實現盈利,相信現在還沒有誰摸索出了一條明路,但至少我們知道,不是光靠技術或是有一些醫院的資源就可以實現盈利。
缺案例。很多新生領域的初創公司都善用討巧打法,即參考成功案例。然而醫療+領域卻幾乎沒有成功案例去學習。“從互聯網+醫療發展的軌跡看,醫療行業的線上化并非一帆風順,從馬云號稱顛覆醫療界的未來醫療計劃,到地產大鱷萬科恒大進軍醫療養老,從平安好醫生到春雨醫生,多是以燒錢且盈利不佳收場。醫療行業并非靠資本和新技術就可以撬動的一個行業。”萬磊博士后如是說。
如何實現醫療+VR商業化
對于想做醫療+VR項目的人,萬磊博士后提出了以下七個實際問題,這也是做醫療+VR項目之前要最先解決的問題。在解決了以下問題的基礎上,才可以將項目實際落地。
1、VR內容能夠提高臨床療效嗎?能解決實際治療問題嗎?
2、結果能得到醫療界認可嗎?
3、會有副作用嗎?會引起醫療差錯和糾紛嗎?
4、啟動資金如何找,需要多少資金?醫療VR,冷門!風投會跟進嗎?
5、市場如何?付費方在哪里?
6、如何量產?如何推廣?銷售渠道在哪兒?
7、市場調研做了沒有?商業計劃書怎么做評估投資風險?
萬磊博士后解釋道,如果想要著手一個醫療+VR項目,首先你要把這七個問題一定要解決,哪一個問題沒有解決清楚都會陷入重大的誤區。比如,需要解決VR在臨床上效果的問題,這個臨床效果要有專業人士進行總結和評估,然后才可以在醫療學術界提出來。也就是說這個成果要得到醫療界的認可。其次,要避免在VR技術使用中的一些副作用。之后,還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需要尋找啟動資金。在這里可以做科研立項,會帶來啟動資金。之后還要做設備的融資、市場調研、商業計劃書等等,要把風險評估分析清楚。然后,還要有付費方,對這些付費方要進行用戶需求的調查。最后一步才是把技術進行量產推廣及銷售,這些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在開始做的時候想清楚,否則會導致盲目開發的情況。
VR+醫療企業賺錢的新出路
日前,戴爾聯合醫微訊、惠科教育、五洲傳播、網龍華漁正式成立VR聯合實驗室。據稱該實驗室將專注于VR在醫療、教育、多媒體、游戲等方面的內容開發扶持。
此次戴爾宣布成立VR聯合實驗室,是戴爾與四個合作伙伴分別成立“戴爾醫微訊數字醫學虛擬仿真聯合實驗室”、“戴爾課工廠聯合VR實驗基地”、“戴爾戰略合作實驗室”、“戴爾網龍聯合VR實驗室”四大實驗室,探索VR在醫療、教育、多媒體以及游戲領域的企業級應用。
拉斐爾?格羅斯曼(RafaelGrossmann)是第一個在谷歌(微博)眼鏡的幫助下做手術的外科醫生。格羅斯曼認為,AR和VR將在未來3到5年間成為醫療領域的一種常見技術。
下面就來看看AR在醫療領域運用的一些絕佳例子:
1、用增強現實來顯示附近的除顫器,拯救人們的生命
如果你旁邊有人突然倒地不起,你該怎么辦?各種各樣的念頭閃過腦海,你想叫救護車,或者是打電話給媽媽尋求幫助,但你一定會用到手機。
建議下載Layar現實瀏覽器以及AED4EU應用到你的手機上,并且放在緊急號碼的旁邊。這樣當你真的遇到有人倒地不起的情況,你還可以幫上更大的忙。
AED4EU是由荷蘭內梅亨大學醫學中心的恩格樂(LucienEngelen)開發的。用戶可以添加自動外部除顫器(AED)的位置,并且通過這個應用訪問數據庫。此外,使用Layar瀏覽器,你可以把距離最近的AED的確切位置投射在手機顯示屏上,只要花點時間找到它們,就可以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2、谷歌眼鏡可以為母乳喂養提供幫助
事實上,谷歌眼鏡有可能為醫療領域帶來一場革命,但老實說,可能很多人沒有想到過,這種技術會為新媽媽母乳喂養嬰兒提供幫助。
2014年,一家名為SmallWorld的創新公司在墨爾本的辦事處與澳大利亞母乳喂養協會合作,開展了一個谷歌眼鏡試驗,讓專家可以通過母親的視角觀看母乳喂養過程。
通過這種方式,新媽媽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專家的幫助,完全不必帶著寶寶上醫院。這為會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患者可以通過增強現實更好地描述自己的癥狀
患者需要準確地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癥狀,這一點其實很難做到,有些人會夸大自己的癥狀,有些人又會過于輕描淡些。而在眼科,增強現實可以在這方面為患者提供幫助。
EyeDecide是一種醫療應用,它使用攝像頭來模擬特定病情對一個人視覺的影響。使用EyeDecide這樣的應用,醫生可以向患者展示特定疾病引起的視覺模擬圖像。例如,該應用可以模擬白內障患者看東西的效果,從而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癥狀和醫療效果。如果患者可以體驗到病情對自身健康的長期影響,就很有可能會做出積極的改變。
4、使用增強現實技術,護士更容易找到靜脈
初創公司AccuVein正在使用AR技術為護士和患者提供幫助。AccuVein的營銷專家文尼?盧西亞諾(VinnyLuciano)說,40%的靜脈注射第一次都沒有成功,當患者是兒童和老年人時,情況就更加糟糕了。
AccuVein使用增強現實技術和手持式掃描儀,向護士和醫生展示患者身體中靜脈的位置。盧西亞諾估計,這種技術將會用在1000萬患者身上,將第一次就找準靜脈的可能性提高3.5倍。這類技術可以為醫療人員提供輔助,并延伸他們的技能。
5、用虛擬僵尸來激勵你跑步
想象一下,你正在一條黑黝黝的無人小巷里行走,突然聽到一個奇怪生物發生出的呻吟,看到它東倒西歪地向你走來。如果你覺得一個“真正的僵尸”跟在你的身后,即使你非常不喜歡運動,也會馬上跑起來,這就是《僵尸來了,快跑!》(Zombies,Run!)應用的獨特創意。
這個游戲的基本假設是,恐懼感可以帶來激勵。它可以讓跑步變得更加有趣。如果你覺得跑步很無聊,完全可以試試這個游戲。你不僅可以聽到,還可以在手機顯示屏上看到虛擬的僵尸,這會讓你跑起步來充滿活力,而且還會覺得時間飛逝如流。
更多資訊請關注醫療機械頻道
以上內容由轉動網整理,部分內容來自中國智能制造網、測控網、維科儀器網、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