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很多行業都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態勢,隨著工業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資本注入、政策向好,國內物流業快速發展,加速探索智慧物流成為傳統物流企業和電商物流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在工業4.0的背景下,瞄準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化設備的智慧物流迎來發展新契機。
從快遞柜到無人機,中國物流業正在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升級。在降本提效的目標下,智慧物流已經成為國家力推的發展方向。
快遞業務迅猛發展
物流伴隨著電商的繁榮而興盛,但物流正在從配角變成主角,變成中國經濟的一匹黑馬。進入新常態,物流被視為消費的杠桿,被視為就業的池子,被視為服務業的金磚,總之,物流業被社會寄予厚望。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人。其中,網購用戶規模達到4.13億人,比例高達六成。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為3.88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32424億元,同比增長31.6%,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1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左右。在網絡零售業務不斷增長的態勢下,我國快遞物流包裹的數量也在逐年擴大。
另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快遞業完成業務量206億件,同比增長48%,最高日處理量超過1.6億件。全國農村地區直接通郵率達到94%,鄉鎮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覆蓋率提升至70%。機構預計,2016年快遞業務量將完成275億件,同比將增長34%。隨著快遞業務的迅猛發展,我國智能快遞柜的需求將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工業4.0時代下智能物流之爭
2016年,在激烈的競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收購來擴大規模、業務協同,以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經濟形勢。
預計在未來,大家會看到更多的物流企業、三方物流、零擔網絡、新型平臺通過收購兼并的方式來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并企圖擴大地盤。
企業通過收購來擴大規模,業務協同以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經濟形勢,在激烈的競爭中收購合并,似乎是最容易開源的方式,也是當下最有用的辦法。
針對更為復雜的國際物流體系,阿里巴巴、順豐等先行者早在兩三年前就已全面布局智能物流體系,國內的京東、天貓、順豐等,也都抓緊了時間為倉庫自動化布局。
智能物流到底是什么?
一提起智能物流這個概念,人們所能想到的就是亞馬遜的倉庫機器人,這可能也是大部分非業內人士對所謂智能物流的理解。
但其實,智能物流所包含的內容可不僅僅是倉庫機器人那么簡單。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
即在流通過程中獲取信息從而分析信息做出決策,使商品從源頭開始被實施跟蹤與管理,實現信息流快于實物流。即可通過RFID標、傳感器、控制器、GPS及移動通訊技術等讓配送貨物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
智能物流包括智能立體倉庫、倉庫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碼/拆垛機器人、高速高清度堆垛機、高速分揀系統、智能輸送系統、制造執行系統等。
自動化的項目可劃分為傳送帶、自動分揀機器人、搬運機器人、送貨無人機、智能掃描、識別等。因此,智能物流并非簡單的以機器人代替人這么簡單,其中涉及到很多交叉技術。
智能物流是聯接供應、制造和客戶的重要環節,不僅可以節省巨大的運營費用,更可以大幅度提高物流提高效率。
目前,國內很多倉庫雖然已經開始了自動化的設備更新升級,但也只能算是半自動化,因為智能化控制和操作還需要人工的輔助。
即使如此,也已經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數以億計的經濟價值,節省了人力、財力。站高望遠,全自動化才是倉儲配送自動化的終極目標。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于中國智能智造網、維科網、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