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機器人的使用場景變得多元化,專業服務應用更加廣泛。隨著機器人產業在國內的快速發展及下游行業的驅動,未來對機器人的需求將會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機器人代表著未來智能裝備的發展方向,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機器人使用場景將更為多元,專業服務應用將更加廣泛。2016年,全球智能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達18.7億美元。至2020年,全球智能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均增速24.6%。而2016年,中國智能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達19.2億元。至2020年,中國智能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均增速28.2%。
正式基于如此可觀的市場前景,國內對于智能機器人的研發也愈加重視。近來也有幾款智能服務機器人“集大成者”浮出市場水面。
哈工大人形“視覺”機器人
日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第50屆國際最具影響力的美國CES國際消費性電子展會上,來自國內一線品牌的1300多家企業攜其主打產品亮相,其中,一款名叫Talos的雙足人形機器人賺足了眼球。這款產品由哈工大博士團隊創辦的公司歷時2年研發,是國內第一個具有視覺功能的人形機器人。據悉,哈工大博士們自主研發的Talos與Atlas有點兒相似,具有類似人類的肢體結構,身高約60厘米,造型酷炫,頭部的飛碟形設計,科幻感十足。此外,Talos還擁有22個能夠高速旋轉的關節,行走起來,無論是雙腳的步伐,還是手臂的擺動,都和真人極為相似。據負責人介紹,Talos將用一年的時間走進百姓家,它的人臉識別功能可以起到安防的作用。
松下交流機器人
日前,松下試制出“雞蛋型”可交流機器人。據悉,該機器人的外殼可以開合,活動自如,言語幽默。人工智能能夠理解人類語言上下文的意思,可與人輕松交流。這是松下首次發布交流型機器人。該款機器人直徑29厘米,高35至48.5厘米,重約3.7公斤,設定為在桌子上使用。其下半部分通過發動機驅動車輪、進行回轉等。
對機器人說話,或者通過手勢發出指示,它會通過外殼的上下、前后移動回應。機器人的語言為英文,也可以增加語言,能夠通過智能手機的專用app進行操控。內置投影儀和照相機,可以連接網絡。目前松下正在研究將該產品推向市場,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政務服務機器人
近日,在南京棲霞區政務服務中心,一款名為“小棲”的機器人正式上崗給前來辦事的居民們提供服務,她能與人語音交流、識別人臉、引導人們至服務窗口。據悉,“小棲”是全市首款政務服務機器人,由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研制,為棲霞區政務服務中心定制。她具有人臉識別核心算法技術,能認出第二次來辦業務的人,記錄下對方辦事需求;雷達超聲波自主避障技術,能在大廳里自由行走而不碰到人;全身安裝有5個高清攝像頭,用于拍照、記錄視頻;主要材質是PVC阻燃材料。據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小棲”入職還不到半個月,已經內置了25個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今后還將“繼續深造學習”,把服務范圍拓得更寬。
總結
當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市場和技術是機器人產業做大做強的兩個關鍵因素,機器人產業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突破產業化瓶頸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未來機器人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排擠或者替代傳統勞動力,機器人極高的生產效率,也會將人類文明提高到一個新的發展程度,同時推動著勞動者向更加高端的產業轉移。隨著機器人產業在國內的快速發展及下游行業的驅動,未來對機器人的需求將會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