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石墨烯新結構出爐 似海綿比鐵硬

時間:2017-01-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英國《獨立報》8日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通過按壓并熔化石墨烯薄片,制造出迄今最輕質堅固的材料之一——一種多孔的三維石墨烯結構,其形狀類似海綿,密度僅為鐵的5%,但堅固程度為鐵的10倍多。

石墨烯

石墨烯在二維形式時被認為是最堅固的材料,但研究人員一直很難將其二維形式下的堅固強度,轉化到有用的三維材料內。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通過施加熱和壓力,將石墨烯小薄片按壓在一起,制造出一種復雜穩定類似珊瑚和硅藻類生物的結構。新結構名為“螺旋二十四面體”,其表面積相對體積來說很大,但非常堅固。

研究團隊負責人、MIT土木和環境工程系主任馬庫斯·比勒解釋說:“石墨烯這種二維材料僅一個原子厚,擁有獨特的堅固程度和電學屬性,但由于太纖薄,很難制成三維材料。不過,我們的最新研究做到了這一點。”

比勒指出:“石墨烯在熱和壓力作用下自然形成的這一幾何形狀非常復雜,用傳統方法不可能制造出來。”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用3D打印機制造出擴大數千倍的結構,并對其進行測試,得到了上述結果。

這項近日發表在《科學進步》雜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新結構的優異性能更大程度源于這一獨特的構造而非材料本身。這意味著,科學家可以將其他材料制成同樣的幾何形狀,來獲得同樣強度的輕質材料。

研究人員認為,同樣的幾何形狀甚至能應用于更大塊頭的結構材料。比如,制造橋梁的水泥可制成同樣的多孔幾何形狀,在降低重量的同時獲得同樣的堅固程度。此外,由于這一形狀內充滿了細小的孔隙,因此,有望用于過濾水或化學物質。

編輯點評:巧妙的結構設計再加上3D技術的“加持”,按壓在一起的石墨烯小薄片兼具了“輕”和“硬”的特性。新結構的優異性源于結構,這就意味著普通材料同樣可以擁有與之比肩的性能。已有專家指出,材料科學研究正從宏觀向納米尺度轉變,從傳統的材料加工工藝向原子結構構建研究轉變。材料“設計師”們搭建出不同結構,讓材料就此華麗變身。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