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機器人產業迎來資本熱潮,回望2016年中國機器人的發展歷程,機器人投資呈指數增長,而中國服務機器人呼聲最高。各類服務機器人才剛剛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但是服務機器人是新興產業,我們很快將看到不同形狀和尺寸的機器人首次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服務機器人即將崛起。
由于中國服務機器人是以一種盲目發展狀態進入市場,即使在基數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仍出現“資本泡沫”現象。業界稱服務機器人產品缺乏統一標準,技術含量低,同質化嚴重,資本“高燒”嚴重,難以跨出資本寒冬。
其實不全是。服務機器人在資本泡沫與市場隱患下,提升核心技術是服務機器人發展的突破口,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導航、MEMS傳感器和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將繼續推動服務機器人在功能、性能、自主性、易用性和成本效益方面的創新,也將繼續推動服務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過去一年,行業內的兩大訊息足以值得我們重視,一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現在已經大力布局機器人市場,甚至將觸角伸向中美歐等機器人需求大國;其二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核心技術沒有得到普遍掌握,定價權方面沒有優勢。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機器人開始進軍各大領域“搶飯碗”,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精準市場定位,提高專業對口的服務型機器人將是下一個市場風口。其二,全能型服務機器人前景可觀,主要以家庭為單元,既可陪護老人小孩,又可做家務甚至可以介入物聯網模式。
不過要取得長遠發展還得突破技術短板,從機器人“大腦”—芯片,到“耳朵鼻子”—傳感器等都要進行高規格的技術測驗,將低級錯誤杜絕于搖籃之中。其次通過大數據來分析預判打造出“比人更人性化”的智能化機器人。
簡言之,服務機器人的未來發展離不開對市場準確把脈以及核心技術突破,同時要具備長遠發展意識,只是表面的模仿跟風很容易會在市場洗牌中敗下陣來,只有精準市場定位植根于技術才能有不竭的發展動力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服務機器人產業正在崛起
從最近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的資金爆炸性增長可以證明這一點,機器人投資呈指數增長。根據CBInsights2016年10月的報告“企業狀態:機器人”,這些新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自主車輛和服務機器人行業,最強勁的增長主要集中在機器人公司。
“今年有超過50家主打企業市場的機器人公司在63筆交易中募集了2.59億美元(截至2016/5/5)。這些公司正在開發用于工業自動化、制造、倉庫自動化和餐館服務以及其他任務的機器人。
“按照目前的速度,機器人初創企業的交易預計今年將達到80個,超過去年的73個。”
服務機器人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力量崛起讓大家感到意外。它也讓機器人產業前景更難看清,特別是新興的服務機器人企業對市場和應用的廣泛影響,讓分類和統計難以完成,趨勢無法分析。
互聯網對零售業的影響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實體零售業的消亡已經被大家炒作起來,或許這種炒作給了我們一點虛假的安全感。但是,在過去十年里,美國主要零售商的價值大幅下滑簡直是令人震驚。同時,機器人技術為實體零售業面臨的未來經濟災難提供了潛在解決方案。早期跡象表明,機器人技術正在將制造業帶回美國,從而能夠在從汽車、電子到生物醫學的各個領域實現小批量即時生產。現在看來,零售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為實體公司提供了同樣保持其競爭優勢的新方式。
從這里可以看出業界對服務機器人行業仍看好,服務機器人迎來產業爆發是未來趨勢,提升關鍵技術是行業爆發的突破口,要避免盲目跟進,理性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于機器人網、OFweek機器人網、中國智能制造網、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