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青睞使得無數青年才俊涌進人工智能創業圈,本文為您盤點了2016年度機器人領域十大風云人物。正是通過這些人的努力,一個偉大的智能時代,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
今年4月份,國家工信部公布了“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藍圖,明確“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培育3家以上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等”,這意味著,在“工業4.0”的大背景下,受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拉動,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將有望迎來強勢爆發,因此不少龍頭企業也將觸手伸向了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
除了工業機器人,2016年也是人工智能與服務機器人格外閃耀的一年。無論是會下棋的谷歌AlphaGo,還是打不倒的波士頓動力Atlas,都讓人們在驚嘆之余看到了人工智能背后潛藏的巨大商業價值。資本的青睞使得無數的青年才俊涌進人工智能創業圈,而互聯網巨頭們也在瘋狂的跑馬圈地,未來或許將會迎來一個比互聯網變革更深刻的人工智能時代。
接下來本文為您盤點2016年度機器人領域十大風云人物,他們有的是已經在機器人領域耕耘數十載的行業先鋒,有的是走在創新前沿的學術大咖,有的是迅速成長的創業新星…值得我們相信的是,正是通過這些人的努力,一個偉大的智能時代,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
1.郭鴻銘:富士康CEO
主導富士康4萬臺機器人替代人工,昆山裁員6萬人,iPhone工廠遷美等一些列大事件的霸道總裁
1966年郭臺銘進入臺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后,郭臺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1年,臺灣“中國海專”畢業,進入當時臺灣前三大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當年進入臺灣復興航運公司工作。1985年,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15年11月14日,郭臺銘砸280億在鄭州造手機面板。2016年富士康百萬機器人戰略再進一步,昆山工廠裝備超4萬臺機器人,裁員5萬人,引發全民熱議。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也一直積極的部署流水線機器人來進行更高效率的生產。富士康目前已經裝備了超過4萬臺機器人,它們被部署在公司的各個生產流程環節當中。
2011年時候,郭臺銘就曾在多個場合拋出了機器人計劃,要在三年內用一百萬臺機器人改良富士康的生產線。雖然目前尚沒有“百萬”那么雄偉,不過已經投入的四萬的數目已經足以讓人震撼了。
機器人戰略是時代給富士康、制造業的一個轉型機遇。它是道路卻十分坎坷,它是難題卻又無法拒絕。富士康做好了姿態,也邁開了步子,在它的車間和流水線上,你會意識到未來會發生什么。只是,受限于對人口紅利的依賴和機器人的巨額成本,富士康摸索到的問題要比經驗多得多。
目前富士康“機器換人”計劃正在加速,每年都會有上萬機器人被投入使用。富士康昆山工廠已經裁員6萬員工。目前這些機器人工人已經在鄭州工廠、成都平板工廠、昆山和嘉善的計算機/外設工廠投入使用。
編輯點評:白手起家,臺灣首富,這些名詞代表了郭臺銘受人尊敬的身份。郭臺銘將他的商業判斷力與持之以恒的質量控制和極具競爭力的定價成功結合在一起,這才造就了他繁榮興旺的制造業帝國。這位凡事身先士卒,商業嗅覺銳利的制造業大佬正將他的眼光投向機器人產業,大力推動富士康的轉型升級,為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保駕護航。
2.曲道奎:新松機器人CEO
中國機器人領導企業新松機器人的掌舵人
1983年6月長春科技大學(今吉林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1986年6月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6年8月至1992年6月,在中科院機器人學開放實驗室,從事機器人研究。1992年7月至1993年12月,在德國薩爾大學(UniversitaetdesSaarlandes)電子技術系系統理論實驗室作訪問學者,從事神經元網絡在機器人中的應用研究。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任機器人研究開發部部長,機器人國家工程中心副主任。從事機器人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工作。2000年1月至今,任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機器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全面負責機器人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工作。
在他的領導下,新松不僅成長為沈陽最大的上市企業,而且目前在全球機器人企業中排名前3,僅次于瑞士的ABB和日本的發那科Fanuc。
2016年1月,曲道奎亮相央視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儀式,他對于中國自動化視野的貢獻獲得認可。作為科學界創業的典型人物,曲道奎帶領企業成為中國高新科技企業的成功典范。
在今年9月的一次會議上,曲道奎發表觀點認為在未來十年機器人在工作環境里將顛覆人類,真正實現工廠無人化。曲道奎認為,當下全球機器人發展正處在洗牌的轉折點上,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具備趕超國外企業的機會。任何技術都是從萌芽到成長到成熟最后到衰退,但是機器人的周期終點還不得而知,在這樣的節點下,主動走出去擁抱外面的市場才能實現共享和共贏。
編輯點評:他與機器人結緣30年,是推動中國機器人由研究走向應用的第一批創業者之一。讓中國人在世界機器人領域挺直了脊梁。他深刻洞察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使得新松機器人成為“中國智造”的標志性符號。
3.方洪波:美的CEO
主持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公司庫卡的千億掌門
方洪波于1967年出生于安徽銅陵市樅陽縣,1983年至1987年就讀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2002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MBA碩士學位。2009年獲得南京大學企業管理博士學位,經濟師。1992年11月加入美的集團,曾任美的市場部部長、美的空調事業部總經理、美的制冷家電集團CEO、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等職務,現任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將時光拉回到24年前,1992年11月初,方洪波剛剛從東風汽車辭職到順德,成為美的總裁辦的一個普通內刊編輯。他最初通過寫各種總結、報告、發言稿,逐漸了解公司,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據說,某次隨何享健出差過程中,他根據所見情況做了分析總結,并有勇氣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給何留下了深刻印象,開始獲得提拔。此后其憑借踏實忠誠的工作作風與杰出獨到的戰略眼光,獲得何享健的賞識,最終成功成為這家千億巨船的掌舵者。
2016年5月18日,美的集團董事會通過議案,擬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MECCAInternational(BVI)Limited擬以每股115歐元的價格全面要約收購德國庫卡集團(KUKAAktiengesellschaft,簡稱“KUKA”)至少30%以上的股權。
8月8日,美的集團發布了對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進行公開要約收購的最終結果,其持股比例達到了94.55%。美的最終將持有94.6%的股份。而美的則為收購花費了大約37億歐元,換算人民幣268.87億。
庫卡與安川一樣,位列全球四大機器人廠商之一。對庫卡的收購,有助于美的提升在工業機器人與系統解決方案領域的能力,為以后生產工業機器人并銷售給中國用戶夯實基礎。
在此之前,早在2011年方洪波就察覺了當時紅火得如日中天的家電行業的發展隱患,他提出改變舊的發展模式,轉型升級。方洪波說,舊的發展模式讓美的成為千億級企業,但到了后來,這種“薄利多銷不賺錢”的模式也給美的埋下了巨大的風險,盡早轉型,排除隱患,才是上策。
之后,先是2014年牽手小米發展智能家居,2015年與同是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巨頭安川電機合作在廣東成立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合資公司。2016開春,美的以約537億日元(約合31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東芝白電80.1%的股權。緊接著5月份又緊鑼旗鼓的要約收購庫卡。
方洪波認為,為應對可能到來的白電行業性衰退,美的需要尋找并培育新的增量市場,而機器人產業被視為最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是美的培育“第二跑道”的最佳選擇。從2013年開始,中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在2015年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國內機器人銷量依然增長16%,達到6萬6千臺,繼續排名全球第一,其中絕大部分是工業機器人。
美的企業本身也是機器人產品的巨大需求者。2015年,美的宣布未來五年將投入50億元用于生產線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工業機器人總使用量將由目前的1000臺增加至10000臺。
美的方面給出的數據顯示,機器人的規模化使用,已經在美的空調制造系統產生良好經濟效益。美的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的空調營收規模500億元,對應工人數量超過5萬人;2014年,美的空調業務營收規模接近700億元,對應工人數量下降至2.6萬人。生產線人數下降50%,人機比達到4%以上,生產效率提升70%,產品合格率超過99.9%。這就是機器人替代人工帶來的效益,也證明了方洪波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編輯點評:美的與格力同是家電業兩大巨頭,但與董小姐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網紅作風相比,方洪波倒顯得穩重踏實許多。目光長遠,自2011年就開始為美的的轉型開始謀劃,一路穩扎穩打,直到把機器人四大巨頭之一的庫卡成功收入囊中。相比董小姐這些年在造手機、造機器人、造車等一系列豪言壯語中的自我陶醉,方洪波一系列的國際化轉型舉動讓人驚嘆美的的速度與效率,也感嘆方洪波的大氣與沉著。
4.李澤湘: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大疆創新董事長
推動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的建立,大疆、固高科技、李群自動化等高科明星技企業背后的伯樂
李澤湘1961年生于湖南,是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學自動化技術中心主任、教授,固高科技(香港)有限公司(GoogolTechnology(HK)Limited)董事長。1979年由美國鋁業公司資助,作為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本科一年級的新生,直接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留學。1983年獲電機工程與經濟學雙學士學位,1983年至1989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學習,先后獲得數學碩士(86)、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碩士(86)及博士(89)等學位,后赴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及紐約大學計算機系工作。于1992年到香港科技大學工作,創辦了自動化技術研究中心。2004年受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特聘教授,2005年入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010年受聘為東莞華中科技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運動控制與先進裝備國際創新團隊”(廣東省首批海內外創新科研團隊)學術帶頭人。他還受聘為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等多家大學的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澤湘教授長期從事機器人,制造科學與自動化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以及推動中國研究生工程教育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其有關機器人方面的研究論文被國際同行普遍采用或引用,開拓了機器人在非完整約束下的運動規劃這一學術領域。
在他的指導下孵化出價值100億美元的大疆創新無人機公司,而他的角色除了早期投資者和董事長之外,還是大疆創始人、CEO汪滔的老師。作為香港科技大學的一名教授,李澤湘正在實踐一條獨特的創業孵化道路。
除了大疆,由他的學生石金博、俞春華創辦機器人公司李群自動化,于今年4月28日宣布完成B輪數千萬美元投資,今年銷售額穩過2000萬元;另一個專做水上特斯拉電動機的公司逸動科技,同樣由李澤湘學生創辦,今年獲得清水灣基金、紅杉資本參與投資的千萬級別A輪融資。
這些年,經過固高、大疆和李群自動化,李澤湘想把各個公司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學到的東西,走過的路,系統地總結,希望提供一個平臺供更多年輕人創業時少走彎路,少交學費。在李澤湘團隊的努力下,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成立,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這一團隊成員包含了清水灣創業天使基金(由李澤湘等多名機器人專家投資組建)、固高科技、大疆創新、李群自動化多方。背后有著雄厚的資本支撐:除了清水灣創業天使基金的1000萬美金,紅杉資本和高瓴資本也參與進來,各出資1000萬美金,一起成立機器人產業基金,扶持基地的優質創業項目。
編輯點評: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李澤湘是受人敬仰的大學教授,卻從不讓自己的學生將眼光局限于實驗室,而是鼓勵他們成立企業,將學術成果轉化成使用價值。在他的指導孵化下,學生創辦了大疆、固高、李群等一批優秀的科技公司,為中國力量走向世界舞臺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資本的青睞使得無數的青年才俊涌進人工智能創業圈,本文為您盤點了2016年度機器人領域十大風云人物。正是通過這些人的努力,一個偉大的智能時代,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
5.錢東奇:科沃斯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
18年堅守機器人事業的“管家機器人之父”
1984年錢東奇在南京大學讀研究生,學的是物理和哲學的交叉學科,但是錢東奇總覺得自己所學的離現實比較遠。研究生畢業以后,他來到汕頭大學做了老師,而這只不過是錢東奇南下的第一步。海南剛剛開發,他就辭去大學教師工作去了海南島,被分配到外貿公司,開始了他下海經商的第一步。中國的第一臺吸塵器,是由他經手出口的。
2006年,錢東奇推出自主研發的品牌“科沃斯”,開發研制出家庭服務機器人,從此科沃斯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及核心技術。
自2009年開始,每年一款新品的面世,向世界證明了科沃斯技術創新的實力。目前,科沃斯已形成了一條集地寶、沁寶、窗寶、親寶為主打產品的完整的家庭服務機器人產品線,在國內建立了八個銷售大區,擁有近600家門店,構建了覆蓋全國主要大、中型城市的經銷服務網絡,在中國擁有64%的市場份額。
在穩固傳統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錢東奇率領科沃斯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先后在德國和美國建立了銷售分公司,為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成為國際一流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截止到2014年,“科沃斯”產品已經先后銷往歐、美四十多個國家并受到消費者的好評。
2016年,科沃斯重磅推出管家機器人,踐行著他的機器人發展理念。錢東奇認為,2016年是管家機器人的元年,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發展路徑,是從工具到管家再到伴侶的發展路線。科沃斯在4年前推出了第一代管家產品沁寶。錢東奇認為,機器人達到伴侶功能的階段,狀態是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這個階段人臉識別、情感識別、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新技術都會加入進來,這將是未來5~10年跨度要做的事。
2016年雙11購物節,科沃斯創造了4.11億的驚人銷售額,位居電商生活家電榜的第一。這也驗證了科沃斯產品的實力,也表現出錢東奇作為公司領導人卓越的商業眼光。
編輯點評:做吸塵器起家,1998年創立科沃斯的品牌,18年的堅守與追求,使得科沃斯成為國內服務機器人的領航者。創始人錢東奇就是科沃斯的靈魂,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憑著一個知識分子的熱血與激情下海經商,憑借獨到的商業眼光與水滴石穿的堅持,為中國的服務機器人事業打下堅固的基石。
6.汪滔大疆創始人及CEO
讓中國無人機飛遍全球的80后
汪滔出生于1980年,在杭州長大,母親是位教師,父親則是一位工程師。后來父母紛紛下海在深圳經商成為小企業主。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沒時間管教,汪滔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與航模有關的讀物上面——相比中等的學習成績,這種業余愛好給他帶來了更多的慰藉。
2003年,已經讀大三的汪滔從華東師范大學退學,并想世界一流大學遞上了申請,可最終只有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發來了錄取通知書。2005年,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學開始準備畢業課題,說服老師同意他自己決定畢業課題的方向——研究遙控直升機的飛行控制系統,研究的核心在于使航模能夠自動懸停。這一研究,便成為了汪滔今后的事業道路。
2006年,汪滔繼續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研究生課程,與此同時,他和一起做畢業課題的兩位同學正式創立大疆,汪滔將他在大學獲得的獎學金的剩余部分全部拿出來研發生產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在2008年他研發的第一款較為成熟的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XP3.1面市。
2010年,大疆每月的銷售額能有幾十萬元了,也正是在這一年,香港科技大學方面向汪滔團隊投資了200萬元。原來汪滔只希望能養活一個10到20人的團隊就行了,漸漸地他發現這個行業市場前景很寬闊。
2014年,大疆售出了大約40萬架無人機——許多是其主力機型“大疆精靈”(Phantom)系列——今年的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0億美元,相比2014年的5億美元增長一倍。知情人士透露,大疆的利潤已經達到1.2億美元。在2009年和2014年間,大疆的銷售額以每年兩到三倍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大疆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份額達到70%。
到2015年,大疆無人機占據了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的70%,凈利潤由2012年的800萬美元增長至2.5億美元。大疆公司估值100億美元,而持有公司約45%股份的汪滔,個人資產將達到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7億)。
今天的大疆已經悄然成長為一只龐大的獨角獸,雄踞全球無人機市場。
在2016胡潤研究院發布胡潤百富榜子榜之一《2016胡潤80后富豪榜》(財富統計截至2016年8月15日)的《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中,汪滔以240億的財富暫居《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第二。目前,大疆公司人員規模已增至近2500人,客戶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
盡管今年下半年大疆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大疆全球無人機龍頭的地位依然牢固。今年還是大疆大力開拓消費機領域及專業無人機領域的一年,分別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產品MavicPro及禪思Z30,強力開拓了大疆的產品線。即便已經達到競爭企業難以企及的高度,大疆的依舊保持高度的產品更迭能力,這來源于汪滔對技術極度的熱愛與追求,其商業帝國的格局才剛剛開始。
編輯點評: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學生,到深圳民房創業,再到身價百億的高科技企業總裁,汪滔這一路走的堅定,執著,他證明了中國的自主產品也可以暢銷全世界。源于對飛行技術的無限熱愛,天生有著對于產品極致的狂熱追求,這樣的汪滔也常常被人們拿來與喬布斯作對比。他汪滔的商業人生才剛剛開始閃耀,這個年僅36歲的年輕人還能帶給我們無窮的想象。
7.劉慶峰科大訊飛董事長兼總裁
低調務實的語音巨頭的背后英雄
1990年,劉慶峰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校期間在語音合成等領域做出多項關鍵技術創新。1999年,26歲的博士二年級生劉慶峰帶領十幾名同學創立科大訊飛公司。2008年,科大訊飛在深圳證交所上市,成為全國在校大學生創業首家上市公司。
科大訊飛在競爭中扭轉了中文語音市場幾乎全被國外IT巨頭壟斷的格局,占據了80%以上的主流市場,并連續七次奪得國際英文合成大賽冠軍。訊飛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語音公司、滬深兩市市值最高的軟件企業,擁有3億多用戶。
1999年以前,中文語音市場幾乎全部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且Microsoft、IBM、Motorola等眾多國際巨頭都紛紛在中國設立語音研究基地,國內語音專業優秀畢業生也基本外流,競爭形勢非常危急。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當時還在科大攻讀博士學位的劉慶峰創辦了科大訊飛公司,立志要將中文語音技術在中國人自己手里全面產業化。
在劉慶峰的帶領下,科大訊飛語音技術的應用已經遍布大江南北,不僅在中國大陸的近30個省份得到了推廣應用,還成功地進入到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歐洲、北美等市場。在電信、證券、銀行、電力、教育等20多個行業獲得了成功應用,并被奧運會組委會和863專家組確定為“面向奧運的多語言信息服務系統”中的語音技術提供單位。訊飛語音產品現已占領了中文語音主流應用市場80%的份額,不僅徹底扭轉了中文語音產業由國外IT巨頭壟斷的格局,而且開始在英文等多語種研究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科大訊飛公司經營業績連年高速增長。2008年5月,科大訊飛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語音產業上市公司,同時也是在校大學生創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13年,科大訊飛實現銷售收入12.5億,凈利潤2.79億元,并且推動語音產業進入全面爆發階段。科大訊飛現已成為我國語音產業唯一的“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和“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被業界公認為“中文語音產業國家隊”。2014年,科大訊飛發布訊飛語音云3.0、靈犀3.0,正式啟動“訊飛超腦計劃”。2015年,科大訊飛發布了對人工智能產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機交互界面——AIUI。
真正讓科大訊飛火爆起來的,是今年10月的錘子發布會上。羅永浩現場說了幾段話進行現場演示,訊飛語音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著高準確率的文字轉換,這一驚艷表現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歡呼。另外,老羅多次強調語音97%的準確率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晚,訊飛語音就被各大社交媒體刷了屏。
在11月的科大訊飛2016年度發布會上,科大訊飛重磅推出了基于“訊飛超腦”最新技術的七大新品。其中包括全球首發的多語種實時翻譯技術,以及萬物互聯輸入法、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慧教育、智能服務機器人、個性化語音合成等技術產品。表明科大訊飛開始全面進擊人工智能。
在近日的演講中,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進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來5到10年之內,將像水電一樣成為社會生活的基礎設施,與各個行業結合起來。他認為人工智能+的時代正在到來,同時人工智能也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新機會。
編輯點評:劉慶峰本身就是智能語音技術領域的專家,帶領科大訊飛從一家低調的語音公司轉變為掌握核心技術全面進擊人工智能的獨角獸。伴隨著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東風,科大訊飛這一年的表現驚艷不斷,背后則是劉慶峰17年對語音領域的堅守。
8.吳恩達百度首席科學家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國際最權威學者之一,帶領百度走向國際的學術大牛
吳恩達1976年出生于倫敦,父親是一位香港醫生,英文名叫AndrewNg,吳恩達年輕時候在香港和新加坡度過。1992年吳恩達就讀新加坡萊佛士書院,并于1997年獲得了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之后他在1998年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并于2002年獲得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學位,并從這年開始在斯坦福大學工作。他(2002年)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洛阿爾托。
吳恩達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吳恩達主要成就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他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最權威的學者之一。
2010年,時任斯坦福大學教授的吳恩達加入谷歌開發團隊XLab——這個團隊已先后為谷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和谷歌眼鏡兩個知名項目。吳恩達與谷歌頂級工程師開始合作建立全球最大的“神經網絡”,這個神經網絡能以與人類大腦學習新事物相同的方式來學習現實生活。谷歌將這個項目命名為“谷歌大腦”。
2013年《時代》雜志評選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中上榜的十六名科技人物之一。
2014年5月16日,百度宣布吳恩達加入百度,擔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百度研究院。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迄今為止引進的最重量級人物。消息一經公布,就成為國際科技界的關注話題。
在今年9月1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首秀百度大腦,李彥宏表示,百度大腦已經建成超大規模的神經網絡,擁有萬億級的參數、千億樣本、千億特征訓練,能模擬人腦的工作機制。它的智商已經有了超前的發展,在一些能力上甚至超越了人類。
百度大腦就是吳恩達來百度后的杰作,在這位機器學習領域最負盛名的大咖的帶領下,僅僅兩年就讓“百度大腦”躋身于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項目,并敢公開和谷歌叫板。
編輯點評:吳恩達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國際上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其先后主導籌劃谷歌大腦與百度大腦的研究,為人工智能產業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百度也因他的加入而成為能與谷歌、微軟、Facebook等國際巨頭相匹敵的一流技術驅動的人工智能公司。
9.周劍優必選董事長兼CEO
把機器人送上春晚舞臺的霸氣總裁
周劍在大學期間品學兼優,在校期間曾擔職學生聯合會主席,并獲得由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先生頒發的首屆德國邁克威力最高獎學金,巴赫先生同時也是德國邁克威力集團的董事會主席。
畢業后,周劍就職于德國上市企業邁克威力集團,因工作能力和業績出色,僅僅4年時間就升任德國威力集團中國大區經理,之后為了完成自己個人的夢想,他離開德國公司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創業,2008年的周劍已經創業成功并擁有了香港、深圳、上海多家工廠和企業。
09年周劍在日本出差一次偶然的機會看見了日本的新一代人形智能機器人,當時從小就熱愛機器人并且是變形金剛和高達機器人的擁躉的周先生立刻被深深地震撼和吸引住了,從此就萌發了研發和制造中國自己的智能機器人的想法,一回國他馬上投入精力去了解機器人和相關的國內外市場行業背景,不顧一切阻攔的決定組建團隊并把手上所有的流動資金2000萬投入研發。
在漫長的煎熬和等待之后,在2012年下半年第一臺深圳優必選科技的阿爾法(ALFA)機器人終于誕生了,這個可以媲美今年日本東京申辦奧運會的東京申奧智能機器人krima?(如圖)的阿爾法機器人,在優必選科技參加2012年深圳舉辦的中國高新技術交流會(高交會)的時候,深受廣大觀眾和客戶的喜愛,各種媒體包括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甚至許多歐美國家的一線媒體紛紛前來報道!
在最艱苦的時候,周劍已沒有任何的房產和資產擔保,公司也還沒有盈利,這個時候沒有人和機構愿意幫助他,資金鏈再次面臨斷裂的危機,周劍和他的機器人再次面臨絕境。
2013年,優必選迎來轉機,周劍選擇了比亞迪創始人、大股東夏佐全先生和國內一家專注于高科技企業投資的風投機構的入駐,并轉讓了公司11.11%的股份。
2015年初,優必選又獲2000萬美元啟明創投A+輪融資,公司估值達2億美元。2015年底,科大訊飛也戰略入股了優必選。優必選的發展也迎來一個高峰時期。
2016年春晚,優必選機器人登上春晚舞臺,帶給全球華人一場科技感十足的機器人表演,背后主人周劍也以高科技創業明星的身份為人們熟知,并賦予了他一個親切的名稱:“機器人爸爸”。
2016年7月,優必選再次獲得1億美元的C輪融資,估值高達十億美元,成為業界名副其實的獨角獸。
編輯點評:他是帥氣又親民的“機器人爸爸”,為了追逐自己的機器人夢想,可以放棄豪宅與豪車。美國人是因為夢想而創業,才產生了那么多如蘋果,微軟,臉譜網等偉大的公司;中國人往往是為了財富而創業,而像周劍這樣執著于夢想的創業者,
10.印奇face++創始人兼CEO
為世界一億人刷臉,上榜福布斯的年輕CEO
天生娃娃臉的印奇給人的感覺還像是個稚氣未托孩子,可這個年輕人的身上已經掛滿了讓人羨慕的標簽:28歲的高科技公司CEO,福布斯“30歲以下青年領袖”企業科技類首位,微軟工作四年的人臉識別系統研發者,帶領曠視科技完成四輪融資共計6000萬美金,現估值2億美金,是阿里巴巴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已經為上億人次“刷”過臉…
印奇2006年畢業于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高中還沒畢業便被清華大學相中,成為清華自主招生名額中的一員。進入清華后,印奇入選姚期智實驗班。在這里,他便得以結識在他創業歷程中的最重要的兩位小伙伴——唐文斌和楊沐。恰恰就是當年的這三位少年極客,造就了如今人臉識別技術的翹楚——曠視科技(Megvii)。
說到印奇的本科經歷,那更可以堪稱是一個傳奇。從本科開始,他便在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開始了半工半讀的歷程。然而真正驚人的是,從那時開始他便已經開始接手重大項目,為微軟研發了當時核心的人臉識別系統,后來被廣泛應用在X-box和Bing等微軟產品中。本科期間與人臉識別的結緣,便是后來印奇創業神話的真正原點。
本科畢業后,印奇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3D相機方向博士學位。然而隨著國內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印奇在完成兩年的博士學習后,便回國正式創業。可以說,印奇的這一段經歷又讓人們多多少少地想起了比爾?蓋茨。當年的蓋茨,也依靠著銳利的眼光,沒有過多糾結于自己的學業,而依然選擇了從哈佛退學后的創業。
按照福布斯網站對曠視科技的介紹,這家獲得了5千萬美元融資的創業企業,估值竟高達2億美元。而這一切完全歸功于曠視的拳頭產品——人臉識別。
在2015年的漢諾威IT博覽會上,馬云特意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中國副總理馬凱這兩位貴賓,演示了螞蟻金服的SmiletoPay掃臉技術,并當場刷自己的臉給嘉賓買禮物!這套由螞蟻金服與曠視科技合作研發的“刷臉”系統,在購物后的支付認證階段通過掃臉取代傳統密碼。更為驚人的是,其識別率竟能達到超過99%的精確程度。
2016年12月,曠視科技獲得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等投資C輪一億美元的投資,自此,印奇領導的這家以人臉識別為核心技術的科技公司也正式躋身獨角獸的行列。
目前,曠視科技的架構主要包括兩大層面,一個是智能云(face++人臉識別云服務、faceID身份驗證服務);另一個是智能互聯(智能商業、智能企業等)。在未來,印奇將曠視科技定義為一家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技術公司。
編輯點評:盡管他的娃娃臉及年齡讓人覺得他像個稚氣未脫的少年,但不可否定的是他技術上的的創新及商業上的成功。這個年輕人身上爆發出來的潛力讓人驚嘆,在人工智能即將到來的時代,還有無限的空間讓他去馳騁,未來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