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北京舉行的發布會上,《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白皮書正式發表。白皮書系統介紹了中國交通運輸的發展歷程、整體面貌以及未來發展藍圖。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就國內交通運輸建設發展發表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目前,中國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已經初步形成,“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截至2015年底,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2.1萬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速鐵路里程達1.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達12.4萬公里、居世界第一,農村公路里程將近400萬公里,通達99.9%的鄉鎮和99.8%的建制村;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12.7萬公里、居世界第一,沿海港口整體處于世界較先進水平;全國民航運輸機場達210個,民用機場體系基本成型;郵政總體實現“鄉鄉設所、村村通郵”,快遞年業務量居世界第一。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多項成就,部分領域已經實現超越。
白皮書中有關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方面的成就格外吸引眼球:中國高速鐵路、高寒鐵路、高原鐵路、重載鐵路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原凍土、膨脹土、沙漠等特殊地質的鐵路、公路建設技術克服世界級難題,青藏公路、青藏鐵路先后建成通車運營。
中國還陸續建成一批世界級特大橋隧,特大橋隧建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港珠澳大橋、洋山港集裝箱碼頭、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等系列重大工程也令世界刮目相看。
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是中國基建技術的一大亮點。如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廣泛應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等現代導航信息技術在民航運輸、物流配送中廣泛應用;北斗導航系統成為第三個面向國際航海應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領域之一,中國的交通運輸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并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中國承建的印尼雅萬高鐵、老撾磨萬鐵路等一批鐵路項目,讓中國鐵路技術裝備出口到了世界多國,中歐班列也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品牌,目前擴大到39條,到達8個國家的13個城市,成為國際貨物聯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5個國家中,中國民航已在其中43個國家實現通航,這一數字還在繼續擴大。
白皮書指出,中國是世界貿易大國,交通運輸加快發展為中國加快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提升國家競爭力提供了重要保障。海上運輸承擔了90%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量以及98%的進口鐵礦石、91%的進口原油、92%的進口煤炭和99%的進口糧食運輸量,成為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支撐。
同時,中國政府歷來重視并積極參與交通運輸國際組織事務,認真履行各項國際義務,在鐵路合作組織、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和萬國郵政聯盟等重要交通運輸國際組織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白皮書還展現出未來中國交通運輸建設的發展藍圖——到2020年,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新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基本建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中原、成渝、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網。加快300萬以上人口城市軌道交通成網,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3000公里。
更多資訊請關注軌道交通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