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中以機器人創新大會上,廣州開發區與以色列機器人協會、廣州中以機器人研究院簽署合作備忘錄,三方將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致力于為廣州引入更多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的以色列機器人技術和項目。
“以色列擅長技術研發,中國積累了豐厚的產業基礎和市場渠道,兩者結合正好實現優勢互補。”以色列機器人協會主席席勒教授說。
機器人產業被稱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在近年國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壓力下,各地勞動密集型產業掀起“機器代人”的熱潮,間接催生了龐大的機器人產業需求。
在這樣的市場機遇下,國內各大城市,包括珠三角地區在內,均瞄準機器人大蛋糕,國產機器人產業加快崛起。而佛山南海,在發力機器人產業上,又引來了一個國際化的產業平臺。
今年10月,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在佛山高新區南海園揭牌。南海提出,將以佛山高新區為核心,打造國產機器人的自主研發中心、金融創新產業中心、應用創新示范中心。
作為一個協同創新平臺,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的成立,是以研究院牽頭,把人才、團隊、應用、需求資源整合起來。實際上,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造非常復雜,單靠一家企業往往無法完成,這就需要一個平臺進行資源整合。
據了解,這一平臺剛啟動,就開始為南海機器人產業打造產學研平臺。廣東工業大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清華珠三角研究院與南海區政府四方簽署《共同推進“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建設框架協議》。
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在機器人產業方面,國產機器人在技術創新能力上與包括庫卡等四大家族所代表的頂尖機器人仍有差距。那么,在加大與國內研究院合作的同時,今年以來強調全球化布局的南海,能否加快引來更多全球的“最強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