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機協作才是制造業發展的未來

時間:2016-12-01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機器人侵蝕人類工作,也會使人類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更高智能的工作。

公眾對于“機器換人”的擔憂似乎從未停止,資本市場對于機器人的狂熱與日俱增。隨著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愈演愈烈,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生產作業讓制造業領域的廠商們嘗到了甜頭,紛紛引入機器人,布局自動化生產戰略。

在今年3月進行的圍棋人機大戰中,阿爾法狗(AlphaGo)最終以4:1戰勝了韓國名將李世石九段,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也讓神經科學和深度學習等概念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與此同時,更是引發了一場關于“人工智能”與人類誰更厲害的熱議。

工業自動化順應時代發展

目前,中國制造業勞動力面對數量減少且成本日益增加的狀況,對此中國政府已頒布相關政策,鼓勵采用制造業自動化。就此,世邦魏理仕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為了應對國內制造業勞動力不斷減少的趨勢,中國正加速發展機器人技術,提升工業自動化程度,自動化技術的運用必將為中國工業物流市場來帶新的動力。

首先,中國制造業勞動力的收縮態勢日益嚴峻,其成年勞動力數量去年下降近500萬人。其次,隨著中國經濟的成熟和發展,制造業勞動力成本愈加昂貴。中國沿海地區的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去年已相當于美國制造業工資水平的64%,而2000年僅為30%。這使得中國在低成本制造業的競爭力低于越南、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國。

在自動化新技術蓬勃發展的同時,它對現代化工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物流設施建造和維護方式的轉變。

國內勞動力成本攀升的背景下,“機器換人”的自動化升級已經成為中國工廠不可逆轉的趨勢。

機器已經開始搶人飯碗了嗎?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認為,“短期內還談不上機器跟人搶工作。”

在他看來,雖然國家層面提出“中國制造2025”,但珠三角企業的“機器換人”的導火索更多是之前幾年的用工緊缺,“是被逼出來的自動化改造。”他認為,目前來看,珠三角乃至長三角,企業用工緊缺的現象仍然存在。

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東莞“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共1485個,預計可減少8.7萬勞工。

“機器換人”在東莞進行了兩年多,那么目前東莞的企業用工情況如何?

東莞市人力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實名制就業登記管理系統統計,今年10月底,全市實名制登記用工528.59萬人,同比下降3.14%,環比下降0.35%。用工總量略有下降,用工規模總體穩定。從求人倍率看,市場供求有所緩和,但求人倍率仍然在1以上,表明總體用工仍供不應求。

在林江看來,目前珠三角的“機器換人”仍停留在低端的機械手換人,只能替代掉部分重復勞動的生產線上的工人。他認為,當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到中高端智能機器人之時,才能言“機器人搶飯碗”,“到那個時候,甚至律師這個職務,都可能被取代掉。”

目前來看,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業升級的必經之路,而自動化改造又是智能制造的必經之路。林江認為,機器人侵蝕人類工作,也會使人類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更高智能的工作。比如,生產線上的工人需要進行勞動技能培養,成為機械手的維修管理人員。

企業在“機器換人”過程中也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比如,自動化或者高端人才短缺也嚴重阻礙國內中小企業的自動化升級。

人機結合才是未來

“人工智能”PK“人類智能”,究竟誰會贏呢?這是一個存有爭議的問題。

據外媒(WallStreetDaily)報道,美國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Kernel投資人布萊恩·約翰遜(BryanJohnson)表示,植入式神經修復和認知增強未來的市場不可限量,并預言其有可能發展成為史上最大的產業。

恐懼是大眾面對AI普遍存在的心理。即便是儼然科學化身的史蒂芬·霍金,也不斷提醒人類要警惕AI機器人有一天會取代人類。在“時代精神2015年度會議”(Zeitgeist2015Conference)上,霍金發表演講稱百年內計算機將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并希望人類最好確保自己到時候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創造物,而不是反被其控制。

外媒SingularityHub在評論中指出:神經網絡在掌握通信元數據和網絡流量分析上非常高效。由于現代AI和機器學習天生適合大數據處理,人們認為它們可以在網絡安全上大顯身手。只是,大家都不知道AI在其中到底是如何工作的。人們只知道它能實現好的結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Kernel是一家致力于研發神經義肢技術的人工智能公司。Kernel試圖尋求通過在大腦中植入芯片來增強人各項能力的方法。Kernel希望在人類壽命日益延長的情況下,通過技術手段大幅度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為實現這一目標,Kernel的首要計劃是為認知障礙患者開發一種神經輸入/輸出設備。來自約翰遜的投資讓他們能夠免除金錢之憂,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中。

約翰遜的一番話解釋了他看好Kernel的原因:

“人類和人工智能越早結合越好。人類智能(HI)和人工智能(AI)之間的關系是共生。對二者共同進化的探索將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點,發展速度至關重要。為了實現兩者的完美結合,我們需要認真研究HI。”

約翰遜還預測這種“人機結合”將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工業景象之一。

因此,簡單地說“機器人取代人類”是不準確的,人工智能之所以如此強大,是因為人類賦予了其智能化設置,在小編看來,阿爾法狗打敗李世石最終還是人類的勝利。而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光有機器人作業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由人工操作、管理和監控等。總之,人機協作,才是制造業發展的未來。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于騰訊大楚網、界面、科技傳媒網、每日經濟新聞網)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