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四國大戰”爆發爭奪無人駕駛產業領導權

時間:2016-12-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毫無疑問,爭奪無人駕駛產業領導權的“國家競爭”已全面拉開,沒有誰愿意在這場事關國家競爭力的“天王山”之爭中落后。

2016年10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主持的最后一屆“白宮前沿大會”在著名的“鐵銹地帶”匹茲堡舉行,這里曾經誕生了無可爭議全球首富安德魯·卡內基和他的鋼鐵帝國,然而這個舉世聞名的鋼鐵之城早已沒落,僅剩下30萬人口。

這是美國最重要的科學技術會議之一,旨在捍衛這個全球最大的資本主義強國“最富創新國家”地位。

在這屆大會上,美國白宮發布一份人工智能報告,列舉出人工智能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對就業等方面的影響,并建議美國運輸部就無人駕駛汽車與無人機出臺“不斷發展的監管框架”。

在會議之前的9月18日,奧巴馬親自撰寫名為《無人駕駛,沒錯,但是同樣安全》的文章,為發展無人駕駛鼓與呼,這篇文章就發布在匹茲堡的一份地方報紙——《匹茲堡郵報》上。次日,美國交通部發布了地球上第一部由主權國家頒布的無人駕駛汽車監管草案。

在會議中,美國政府和與會的數百名美國頂尖科學家認為,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霸主地位正在遭受到中國強有力的挑戰。9月23日,美國最頂尖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組團來華忽悠,認為中國在無人駕駛汽車產業正在趕超美國。

9月24日,從日本方面傳來消息,由日本內閣辦公室牽頭,集結了日本11家財閥,依托日本跨部門戰略創新計劃,在全日本范圍內繪制3D動態地圖。日本政府的戰略目標是在2020年東京奧運上,實現L4級別的完全無人駕駛。日本政府希望憑借“無人駕駛”的戰略機遇,重新奪走其在亞洲區域的產業領先位置,因為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日本企業在亞洲市值最高企業位置上早已消失無蹤。

11月中旬,德國交通部、巴伐利亞州和奧迪共同啟動無人駕駛計劃,該計劃在紐倫堡東部和慕尼黑北部之間的A9公路上進行無人駕駛測試,希望提升車輛感知,car2X以及ITS等方面的技術水平。

中國方面,國家最高領導人親自推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習大大已兩次視察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這是罕見的情況。中國政府已在10月26日在中國上海發布了無人駕駛技術路線圖,計劃到2025年,具備無人駕駛能力的新車占比要達到15%。

毫無疑問,爭奪無人駕駛產業領導權的“國家競爭”已全面拉開,沒有誰愿意在這場事關國家競爭力的“天王山”之爭中落后。

無人駕駛是21世紀初的產業制高點

據摩根斯丹利預測,到2030年,無人駕駛產業的規模將達到6萬億美金。超過世界上GDP排在第三位的日本1萬億美金。

此外,無人駕駛的市場需求和應用前景也非常廣闊。無人駕駛將解決擁堵、停車難等城市發展中的難題。無人駕駛技術還可用于物流、共享出行等領域,有著極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洶涌,驅動力是AI和大數據,然而AI產業化最大的機會是無人駕駛,只有無人駕駛產業最有可能使得AI的應用規模化,打通產業鏈條,形成規模經濟。

無人駕駛之于AI正如當初的iphone之于移動互聯網,實際上是iphone構建了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條。

比如芯片。當初英特拒絕了與喬布斯合作iphone手機芯片,蘋果不得已轉向高通。結果是英特爾錯過了整個智能手機芯片市場,并于今年4月份裁撤掉了整個手機芯片團隊的12000人。高通則成了智能手機芯片領域無可爭議的霸主。

比如手機操作系統。IOS的橫空出世使得手機操作系統從意淫變成了現實,IOS和Android毀掉了微軟,這個曾經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業,淪落為移動互聯網的看客。

比如appstore。打造了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的生態系統,后續所有的移動互聯網的繁榮均基于appstore,使得人們使用手機,就可以享受幾乎所有pc能提供的服務,包括很多pc不能提供的服務。

汽車產業作為AI載體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單個產品價值較高,在汽車另外安裝一臺幾萬元的超級計算顯得不那么難以接受。

各國的“軍備競賽”

鑒于無人駕駛產業的戰略意義,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或者說有資格參與這場競賽的國家均已全力以赴、傾瀉資源參與競爭。我們分領域評估各國的競爭情況。

無人駕駛整車制造

整車制造商是整個生態系統的龍頭,他們需要整合技術,提供最終消費產品,制定合理的價格并打開市場銷路。足夠的銷量才能使得產業鏈條的參與者不斷通過規模降低成本。比如Nokia就不能制造出體驗良好的智能手機,始終不能推動生態系統向前發展。

美國的整車制造商列表非常有競爭力,結構合理,實力雄厚。除了傳統汽車巨頭福特和通用之外,特斯拉已經成功地證明了自己具備引領潮流的能力。特斯拉在售價7萬美元以上的市場占據壟斷地位,這使得它有機會以最快的速度將無人駕駛汽車交付到用戶手中,因為它的每一輛售出車型都能夠聯網,具備相應傳感器,提供相應駕駛數據。

蘋果的實力毋庸置疑,這個企業成功地搭建了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瘋狂砸錢,是人工智能生態發展的一個有力推動者。蘋果將會在2017年決定自己的技術路線。

 

通用和福特為推進無人駕駛量產速度,進行了激進的并購和投資。比如通用花了10億美金收購CruiseAutonation,其創始人KyleVogt就是機器人領域的大牛,30歲的年輕富豪。福特則收購了以色列機器視覺公司SAIPS,與百度一起投資了LIDAR鼻祖威力登,投資了3D地圖公司CivilMaps。

中國在無人駕駛整車制造商的名單列表競爭力較弱。北汽、長安的戰略重點目前是發展傳統燃油車,還不能產生出強勁的正向現金流,支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北汽的舉措比較激進,北汽與百度在緊密合作。長安汽車處于跟隨狀態,相對也比較務實。樂視和蔚來汽車都具備了強大的研發制造團隊,然而在資金鏈上比較窘迫,他們需要首先在電動車上獲得成功。而且還需要從政府那里取得制造商的資質。

德國的整車制造企業非常強勢,尤其是在豪華車市場上幾乎沒有敵手,奔馳、寶馬、奧迪將成為特斯拉在高端市場上最大的競爭對手。德國人的優勢在于硬件制造,他們能否變軟?筆者曾與寶馬、奔馳、大眾等公司合作過車聯網項目,車企在軟件上的表現令人堪憂。奔馳已經在無人駕駛大巴、卡車上也有激進的布局。德國車企的企業家具有巨大的危機感,這是他們前進的動力。

日本整車制造商實力也很雄厚,豐田是目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傳統汽車企業。這家汽車在今年年初時宣布組建用于無人駕駛和機器人研究的TRI,投資10億美金,聘請前美國國防部機器人領域項目總監吉爾·普拉特出任CEO,并挖角了谷歌機器人團隊總監出任TRI的CTO。與斯坦福大學、MIT和密歇根大學建立聯合試驗,開發無人駕駛汽車。本田一直在做機器人項目研發,人形機器人ASIMO具有廣泛的知名度。日系車企在無人駕駛量產企業的計劃比較激進,他們希望能夠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運營量產的無人駕駛汽車。

日本車企和德國車企的短板是一樣的,在互聯網軟件開發,人工智能領域缺乏建樹。

在無人駕駛終端消費產品制造環節,美國具有強大的領先優勢,日德次之,中國車企的壓力非常巨大。中國的傳統車企不夠強大,新興公司正面臨著自己人設置的進入門檻。

自動駕駛AI系統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無人駕駛AI系統的玩家各個實力雄厚,沒有一家是省油的燈。像滴滴出行、lyft這樣的smallthing在里面顯得很突兀。

除了這張圖之外,第一部分所有做無人駕駛整車開發的企業都在推進AI系統的研發,但從筆者的維度看來,整車企業中具備軟件研發基因的公司并不多,蘋果、特斯拉成功的概率比較高,其他的企業恐怕要寄希望于收購創業公司來解決問題。

在無人駕駛AI系統,美國的實力依然最強,但中國企業的實力非常接近。需要指出的是,阿里巴巴的馬云和王堅已明確指出會與車企合作開發無人駕駛系統,最大可能是會與上汽合作實現這一功能。華為已經與東風和長安分別展開合作,幫助這兩家車企進行完全無人駕駛系統的研發,華為今年的戰略重點是人工智能,且已在汽車領域做了充分布局,并已有一套實現無人駕駛的解決思路。

軟銀是日本最具有競爭力的科技公司,斥資320億美金收購了芯片公司ARM,使得軟銀具備了通訊、芯片等多方面能力,并與本田聯合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德國在AI系統方面儲備不足,這是強大的德國汽車工業的“阿喀琉斯之踵”。

無人駕駛芯片

芯片產業完全是美國公司的天下,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作為制造大國,世界上超過一半的芯片銷往中國市場,中國每年芯片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金,這個金額已超過石油進口的金額。

無人駕駛芯片目前最具競爭力的公司是英偉達,這家企業目前牢牢掌握住了AI計算芯片和服務器的市場。

當然,這個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英特爾、高通通過瘋狂收購,試圖縮小與英偉達之間的差距,沒有一家芯片設計和制造商能夠容忍錯誤AI計算時代。這個行業的并購可稱之為喪心病狂。

軟銀通過收購ARM在芯片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中國的華為勉強可以在這里打個醬油。

盡管中國已經成立了總規模超過千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然而我們在芯片產業的難度恐怕要比整車制造領域大得多。此前紫光集團有一些收購,多集中的手機芯片領域。道阻且長。

其他關鍵配件

無人駕駛核心的配件為感知系統,目前最重要的感知體系為Lidar,世界上目前有3家Lidar公司,美國占據兩家,德國一家。

Quanergy這家企業有中國企業家的背景。包括聯合創始人TianyueYu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天資資金中有TEEC——清華大學企業家聯合會天使基金,包括清華蘇州汽研院的清研資本。這是唯一的安慰。

德國企業在零部件領域有著雄厚的實力,這是德國汽車工業如此強大的重要原因。雖然不在四國之內,但以色列的mobileye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無人駕駛初創公司

這里的大多數創業機構都會成為被收購對象,然而這將會是非常有益的補充。從創業的角度看,無人駕駛初創公司主要在中國和美國,這些公司有更高的概率獲得成功。日本和德國在這個領域幾乎沒有氛圍。

英國有兩家無人駕駛汽車公司值得關注:charge和Oxbotica。

研究機構和研發重鎮

無人駕駛最具競爭力的研發重鎮目前主要坐落在美國,硅谷是目前無人駕駛的全球中心,任何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企業,均會在硅谷設立研發中心,招募無人駕駛領域的天才。另外,在美國的底特律、匹茲堡也非常具有競爭力,成為全球無人駕駛產業的副中心。底特律擁有通用、福特和密歇根大學,無論是豐田、谷歌、還是其他的供應商,必須要去底特律設立一個研發中心。匹茲堡之所以有機會,鑒于兩點:Uber將其先進技術研發中心設在了匹茲堡;另外,匹茲堡所在的卡內基梅隆大學是全球無人駕駛最知名的高校之一。

德國的慕尼黑是另外一個有希望爭奪無人駕駛全球副中心的一個城市,這里除了云集寶馬、奧迪這些知名車企外,包括慕尼黑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等知名教育機構,能為此發揮作用。中國的北京也許有很大的機會參與競爭,因為這里的智力資源非常密集,且有大量的創業公司,然而北京市政府在這個方面行動遲緩。

綜述:無人駕駛產業,美國在整個產業鏈條上具有不可動搖的優勢。中國在AI系統,初創企業方面具有優勢。日德在無人駕駛整車制造上占據優勢,然而在其他方面儲備薄弱。中國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擁有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這個市場容量比美國、日本、德國三個市場之和還大。這有助于中國的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對中國政府的期待是,降低整車制造科技公司的進入門檻,這是中國最大的短板,不要再浪費企業家的資源了。另外,在無人駕駛汽車測試的政策和法規上需要更加激進。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