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印發《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規劃的重點任務之一是積極穩妥去產能去杠桿,將嚴禁新增產能,另外,將重點在鋼鐵產業發展智能制造和推進綠色制造。本規劃對鋼鐵自動化和節能減排的需求明顯,預計將圍繞鋼鐵行業這兩大塊形成強勁需求市場。鋼鐵生產自動化和信息化是主要領域,包括機器換人、物聯網、大數據等。
在中國工程院殷瑞鈺院士看來,鋼廠智能化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應該是應對企業級的整體解決方案,指的是智能化工廠,智能化制造,不是單體裝置的自動化,也不是搞幾個機器人。需要深化對智能化制造的認識。對數字物理系統(CPS)的理解必須和企業級的整體解決方案緊密契合。
工信部相關人士談到,發展智能制造,一方面要加快推進鋼鐵制造信息化、數字化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在全行業推進智能制造新模式行動,總結可推廣、可復制經驗。重點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4種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試點示范,提升企業品種高效研發、穩定產品質量、柔性化生產組織、成本綜合控制等能力。
寶鋼股份總經理戴志浩23日在2016年鋼鐵行業智能制造現場交流會上表示,寶鋼股份將爭取用10年左右時間,完成智能制造雛形的建設,建成“智慧制造的城市鋼廠”。目前已試點運行一批機器人崗位。寶鋼股份的“智慧鋼廠路線圖”是:面向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以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與寶鋼股份全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應用為基本路徑,逐步提升寶鋼股份制造裝備、全供應鏈管控、分析決策過程的智能化水平,構建集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互聯于一體的智能制造體系。
目前,寶鋼股份1580熱軋智能車間,已成為工信部智能制造的示范試點。據了解,在最近2年里,寶鋼股份已篩選23個試點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億元。在智能裝備層面,正在高爐爐前作業、煉鋼澆鋼、冷軋鋅鍋撈渣等區域推進機器人應用的實踐,目前在役及實施中的機器人總數達149臺套。一些倉庫完成了無人化改造,同時正在開展無人化智慧料場的建設。
在智能工廠層面,寶鋼財務領域已完成全流程精細化成本盈利分析系統的建設;出廠物流正在組織實施車輛的智能調度和管控,以提升運輸效率;設備領域正在開展關鍵設備在線監測與診斷平臺的建設,實現設備狀態的預測、預警。在智能互聯層面,致力于實現虛擬服務網絡與實體服務網絡的融合,推動供應鏈的深度協同。
到2021年末,寶鋼股份將通過裝備自動化、機器人應用實現置換機會超過2000人,機器人應用總量超過1000套,建設、改造一批智能化產線,完成基于互聯網、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快速響應、柔性的研發、營銷、制造、物流體系構建,實現“互聯網+鋼鐵”轉型,公司在鋼鐵行業領先一代的新優勢將通過“互聯網+”和智慧制造得以實現。
更多資訊請關注冶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