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適便利,“互聯網+”健康醫療正在改變人們平時的就醫和健康管理方式,但智慧醫療的具體實踐還將在哪些方面繼續突破、改進,依然是普通老百姓關心的問題。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所適用的范圍也愈益廣闊。除了智能汽車,當前國內外資本及科技巨頭都在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醫療健康行業,一個醫療智能化的時代將全面開啟。
2016年11月16日-18日,以“創新驅動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隆重舉行。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烏鎮峰會首次設置了“互聯網+”智慧醫療分論壇。
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副司長姚建紅此前表示,“互聯網為醫院插上翅膀,也是深化醫改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過健康信息服務和智慧醫療服務,能夠放大優質資源效應,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
同時,中華醫學會醫學信息學分會主任委員代濤也認為,互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服務領域的應用,將對百姓的健康保障產生顛覆性的、革命性的作用,“互聯網不只是簡單的對醫療衛生服務環節進行干預,能看病,而且在保護人民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本質上是促進公眾的健康管理。”
代濤還表示,互聯網在預約分診、優化就醫流程、移動支付結算以及搭建醫患交流平臺等方方面面提供了很多便利。“信息多跑腿,病人少走路。醫療服務機構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化就醫流程,病人在一個終端上掛號、分診、取藥,極大提高了醫療服務體系的效率。”
更進一步的,互聯網乃至物聯網在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可穿戴式設備的使用,讓醫院可以實時監測慢性病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不需要患者跑去醫院檢查,在家就可以完成日常健康數據的上傳。”不僅如此,受益于互聯網遠程醫療,優質醫療服務下沉基層,提高了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水平,降低了醫療成本。“互聯網帶動了衛生健康服務模式的轉變。”代濤說。
近年來,除了傳統的統計分析算法,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成了從海量數據中獲取知識的有力武器,在基于大數據的醫療研究應用中也逐漸顯示出優勢。不僅如此,隨著人工智能的崛起,智慧醫療早已成為了科技巨頭爭奪主戰場。截至今年8月底,全球醫療健康領域和AI相關的股權融資交易已經達到55次,而2011年的時候只有8次。在所有與AI科技相關初創公司的交易中,健康醫療領域的比重從2011年的11%上升到2015年的15%。AI的應用逐漸從廣告市場營銷領域轉到健康醫療。
在美國,微軟已經宣布將AI用于醫療健康的計劃“hanover”,他們試圖幫助尋找最有效的藥物和治療方案。除此之外,微軟還在研究模擬癌癥如何在不同病人身體里擴散,甚至于研究像計算機編程一樣創造生物細胞等;IBM的沃森是最早布局這一領域的科技巨頭,IBM于2015年5月宣布推出沃森健康服務,收集健康數據交給Watson超級計算機進行分析,和蘋果以及醫療行業的公司和機構建立了各種合作;Google的Deepmind投了英國的巴比倫健康等創業企業。
而在中國,由原華大基因CEO王俊主導組建的碳云智能,旨在收集各種各樣的生命體征和信息的大數據。在這個數據基礎上,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的內核模型。它甚至可以解讀人類基因和健康信息,并對健康風險進行預警、進行精準醫療和個性化醫療。騰訊也在人工智能醫療領域重兵布局,今年4月投資深圳的碳云智能icarbonx1.5億美元,此前還投資過灣區的醫療健康產品Cloudmedx。
更多資訊請關注醫療機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