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世界首臺35千伏架空線路絕緣包覆機器人首次順利完成35千伏110米三相架空裸導線絕緣包覆作業。這是我國電力工業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創新成果,填補了機器人在架空線路絕緣漆包覆應用中的空白,標志著我國在自動架空線路絕緣包覆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該機器人的研發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的組織指導下,由國網菏澤供電公司負責,國網山東電科院和魯能智能公司支持。首次現場調試試驗在菏澤35千伏岳程I線T35號-36號桿之間進行,結果顯示,機器人各項指標優異、性能穩定,操作簡便實用,實現了項目研發目的,對架空線路絕緣包覆工藝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架空線路是我國電力傳輸的主要形式,分布廣、長度長、運行環境復雜,架空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直接影響到電網的安全和供電的可靠。實施架空導線絕緣化,可解決裸導線腐蝕快,使用年限短,抵御外破能力弱等問題,還可以節約線路維護費用,實現減人增效,是提高線路安全經濟運行水平的重要手段。采取噴涂形式為架空裸導線包覆絕緣涂料,是一種省時、省力、省錢的可行技術途徑。架空線路絕緣包覆機器人項目,就是以裸線形式的架空線路為研究對象,以架空線路導線自動絕緣包覆為目標,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改進線路絕緣包覆工藝,采取噴涂形式包覆絕緣涂料的技術創新。
項目包含移動機構、絕緣包覆機構、運動控制系、圖像傳輸系統四部分。移動機構須具備足夠的動力、均勻可調的速度、緊湊簡潔的結構,以保障機器人本體在架空線路上的穩定運行,并具有一定的爬坡能力。絕緣包覆機構須具備均勻可調的涂料供應系統,一系列可適用于不同導線線徑的噴涂頭,且結構簡單、方便更換。通過運動控制系統和無線圖像傳輸系統,可實現遠距離遙控機器人作業,并具有實時監測功能。
經過扎實的前期調研和實驗,首次亮相的架空線路絕緣包覆機器人速度可控,絕緣包覆厚度均勻,具備良好的線路導線線徑適應性。據研發人員介紹,該機器人在架空線路絕緣包覆實際運用中成效顯著,與傳統方式相比效率大幅度提高,應用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