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虛擬現實設備為何禁止兒童使用 其中安全隱患有多少?

時間:2016-11-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Rift和三星GearVR頭戴設備均建議使用年齡13歲以上,索尼PlayStationVR則定為12歲。HTC的Vive甚至更苛刻,認為兒童禁止使用該類設備。Google相對簡易的Cardboard也需要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

Rift和三星GearVR頭戴設備均建議使用年齡13歲以上,索尼PlayStationVR則定為12歲。HTC的Vive甚至更苛刻,認為兒童禁止使用該類設備。Google相對簡易的Cardboard也需要在成人的監護下使用。

VR頭戴設備

上述公司均未對年齡限制做出解釋。那么科學對此又如何解釋呢?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創新媒體和行為健康中心主任MarientinaGotsis認為科學研究還有些滯后,沒有充分解釋它可能產生的影響。不過,考慮到研究數據不足,對神經可塑性(大腦自我重塑)的研究也不深入,對兒童本身的影響也不明確,她認為,孩子最好還是別用VR設備。

2014年,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ofCalifornia)研究人員從小鼠的研究中發現,與空間學習有關的腦部神經元在虛擬和現實環境下處于完全不同的狀態。在虛擬環境中,有一半以上的神經都處于休眠狀態。目前這種現象對人類的影響還不明確,但科學家們已經認識到研究VR對人體的長期影響的重要性。

Gotsis說,VR可能對兒童大腦發育造成很大的影響。她的研究中心運用各種不同的娛樂技術(包括VR)進行心理和行為健康研究。研究對象主要是兒童,所有研究的規范都非常嚴格。

她介紹說:“兒童大腦具有很好的可塑性,長期處于設備的不良影響下,或許會造成損傷。而且他們很有可能意識不到眼睛疲勞,即使佩戴感到不適時,也沒有摘下設備的意識。”

然而,她認為這并不意味VR對兒童有危害或者一直有危害,畢竟這與具體的設備、使用方式、使用時間以及兒童個體差異等因素都有直接聯系。

有研究認為,VR可能會對兒童的眼睛造成一定影響。雖然家長們常常告誡孩子盯著屏幕眼睛會近視,但美國外科醫療協會(AmericanAcademyofOphthalmology)表示,暫時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長時間注視屏幕會使眼睛損傷。

VR還有另一問題,即所謂的視覺輻輳-調節沖突。正常觀察現實世界時,你的眼睛首先會調整眼球,將視線輻輳,然后聚焦物體,進行視覺調節,在這兩個過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清晰的視覺圖案。

現代VR頭戴設備通過分別給兩只眼睛呈現不同的平面圖像,造成視覺景深的假象。這就意味著無論物體看上去距離如何,眼睛都處于固定狀態,他們總是聚焦在設備的圖像平面上。

英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University)視覺工效學驗光師與高級講師PeterHowarth說:“一些科學家相信,這就是人們觀看3D電影或使用頭戴設備時,出現不適癥狀的原因。”

然而,Howarth認為,有確鑿證據證明只有那些眼球運動或控制力差的人才可能出現疼痛、眼疲勞等不良反應。他還說,對于兒童而言,出現這些癥狀恰好是去做眼睛檢查的前兆,VR設備實際上有助于發現存在的問題。

Howarth表示,據他所知,目前還沒有開展關于VR對兒童眼睛影響的學術研究。而VR設備生產商已經開始涉足這個領域了。他透露說:“估計廠商做這樣的研究,是想給他們的產品背書,當兒童患了斜視后又可以用來推卸責任。”

MichaelMadary博士是德國美因茨大學(UniversityofMainz)的研究助理,在今年二月,他和同事完成了第一部VR使用倫理規范。他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可能缺乏VR對兒童影響的研究。

他說:“將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會出現很障礙,甚至會面臨嚴重的道德倫理問題,使研究難以開展。”Madary的工作是結合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成果,研究新科技涉及的倫理道德。他認為VR面臨的最大問題在于對兒童心理成長的影響。

Madary說:“低齡兒童很難辨別現實和科幻。可以想象,在使用VR后,辨別的能力將更低。”

Madary還說,電影中的不良內容產生的影響,可能在使用VR設備后被放大。廣告的負面影響以及反派角色的惡行都有可能產生更劇烈的沖擊。

他說:“在VR中,無論是出于營銷目的,還是政治或宗教原因,你都將置身于人為操縱的環境中。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這樣的操縱下,他們的自主能力就會受到威脅,可以想象,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成為怎樣的人。”

即使VR在教育和治療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Madary仍然呼吁制造商們謹慎一些。他甚至建議組建科學團隊來研究這項技術的長期影響。

他還說:“家長們也應該通過更關注這個問題,從而影響事情的發展趨勢,謹慎行事,千萬別讓自家的小孩變成一個試驗品。”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