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報導,三星和SK海力士已同意參與由政府主導總規模約2,000億韓元的“半導體希望基金”,三星將出資500億韓元、SK海力士則分攤250億韓元。韓國企劃財務部副部長周亨煥表示,期望半導體希望基金能成為促進韓國系統半導體企業發展的催化劑。
三星、SK海力士是全球前兩大存儲器芯片商,單是DRAM領域,兩大廠市占率總和超過七成,具有絕對制價與技術領先優勢,兩大廠領軍籌組南韓“半導體希望基金”,預料以存儲器相關業務為優先。
三星電子
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的電子工業企業,同時也是三星集團旗下最大的子公司。1938年3月它于韓國大邱成立,創始人是李秉喆。
主要產品:半導體、移動電話、顯示器、筆記本、電視機、電冰箱、空調、數碼攝像機、動態存儲器、靜態存儲器、CDMA手機等。
SK海力士
海力士半導體在1983年以現代電子產業有限公司成立,在1996年正式在韓國上市,1999年收購LG半導體,2001年將公司名稱改為(株)海力士半導體,從現代集團分離出來。2004年10月將系統IC業務出售給花旗集團,成為專業的存儲器制造商。
主要產品: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移動通訊解決方案。
存儲器市場格局
半導體存儲器是一個高度壟斷的市場,其三大主流產品DRAM,NANDFlash,NORFlash更是如此,尤其是前兩者,全球市場基本被前三大公司占據,且近年來壟斷程度逐步加劇。以DRAM和NAND兩種主要存儲芯片為例,2016年第一季度,DRAM市場93%份額由韓國三星、海力士和美國美光科技三家占據,而NANDFlash市場幾乎全部被三星、海力士、東芝、閃迪、美光和英特爾等六家瓜分。
眾所周知,自2012年美光宣布收購日本爾必達公司,并于一年后成功完成收購后,全球DRAM市場便進入了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寡頭“三國殺”的格局。
三角形的形狀最為穩定,三足鼎立的格局持續至今。去年年底,美光宣布收購其代工廠華亞科,意圖整合美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力量,形成泛美體系對抗三星、海力士韓系大軍。
三足鼎立的平衡唯一有可能打破的時候,從目前的情況判斷,將是出于國家力量的介入,而這一力量最有可能來自于中國。
中國存儲“芯”力量
以龐大的市場需求與產業發展基金做為后盾,中國正在大手筆堅決支持發半導體產業,以改變目前半導體芯片進口額高于石油的“缺芯”局面。存儲產業自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目前,我國正斥巨資啟動國家存儲器戰略。但由于存儲器行業門檻高,我國在傳統的存儲器領域很難短期內趕超國外同行,所以新型存儲器將成為我國彎道超車的最佳選擇。
國內企業在當前新形勢下發展存儲器產業,不應只是簡單追趕,而要更加注重技術原創和市場創新;應做好長期準備,在資金上確保持續投入;另外,更為關鍵的是,要在立足自身市場特點的基礎上追求世界領先水平。
據悉,2016年底長江存儲將興建首座12吋廠,最快2017年底生產自制32層堆疊3DNAND芯片,盡管落后目前三星電子、東芝技術約2個世代,然而終于全面進軍NANDFlash領域了。
大力發展存儲器不僅是市場需求,同時也是信息安全和產業安全的戰略需要。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裁丁文武此前表示,應該把發展存儲器芯片作為國家戰略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