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在江蘇無錫舉行的傳感器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喬躍山表示,中國傳感器產業目前已經形成從技術研發、設計、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部分細分領域已躋身世界領先水平。但就總體水平而言,國產的傳感器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技術水平相對落后。
談及傳感器產業發展現狀,他認為中國傳感器市場上,中低檔產品基本可以自給自足,但中高端傳感器進口占比達80%,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產品嚴重欠缺。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也表示,中國傳感器產業的基礎仍然薄弱,且存在企業規模偏小、技術標準缺乏、應用領域不廣、層次偏低、盈利能力尚不穩定的薄弱環節。
物聯網發展給傳感器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空間,但同時也提出了挑戰。市場需要上去了,但產品價格卻下來了,例如以前一顆傳感器要10美金,現在只有0.1美金,如果不抓緊進行技術創新和儲備,到時就會陷入被動。
對此,專家提出,傳感器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應用,深入挖掘健康養老、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應用需求,是加快、做強傳感器產業的必由之路。與此同時,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認為,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靠政府的主導作用。
尤政說,在物聯網發展過程中,傳感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我國最早搞過信息集成。信息集成了以后,還是沒有形成高端制造業。所以后來,我們又實施了臨時專項。他想,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也可以吸取制造業前面的一些經驗,把信息的獲取作為一種手段,來進行發展,在充分地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我們如果再有網絡層和應用層,這個產業就會發展的更好。
對此,對推進物聯網發展,國家應該強基,加強基礎、傳感器、底層網絡協議,在應用層面做示范工程,這是發展現代產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