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市場很熱鬧:消費級無人機巨頭法國的Parrot公司、國內的大疆先后發布新品,美國知名運動相機廠商GoPro也大舉殺入無人機市場。上周,中航工業集團、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國航空學會還在安吉舉辦了一場國際無人機創新大獎賽,吸引了德國、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等國內外眾多無人機高手參賽,并從以往的兩年一屆改為每年一屆。有8個無人機項目落戶安吉。
有人稱,無人機與人工智能、VR/AR一起,已成了科技圈最熱的三個主題。那么,無人機產業市場有多大?未來還會有哪些應用場景?前景如何?
無人機新品比拼
杭州兩小伙各占先機
去年上半年,創立才一年的美國Lily公司曾發布LilyCamera無人航拍機,用戶只要把它扔到空中,它就能通過電腦視覺技術以及用戶隨身佩戴的追蹤設備來追蹤并拍攝用戶,當時的定價為999美元,預購價格499美元,一時刷爆朋友圈。可惜的是,時間過了一年多,這款產品還沒有正式面市。
8月23日,Parrot公司正式發布新品ParrotDisco固定翼無人機,該產品機身重量0.7千克,最快時速80公里/小時,續航時間45分鐘,售價1299美元。隨機附帶的第一視角頭盔算是一個亮點,戴上它之后,操控者在地面也能夠實時觀看到無人機在高空拍攝到的壯闊景色,就像身在駕駛艙一樣。
不過,Disco是固定翼機型,固定翼的特點是一直向前飛行,續航時間長、巡航速度快、負載能力強;而旋翼的優勢是可垂直起降,可懸停。
9月19日,GoPro公司正式發布首款無人機產品Karma,當時有人稱這款1公斤重的Karma在多個方面擊敗了大疆精靈4:可以折疊放進背包;配備屏幕的遙控器,使用起來方便,打開螺旋槳和起落架后,用戶拿起遙控器即可準備飛行;價格便宜,僅需799美元,續航時間約20分鐘。不過,Karma有兩大“致命傷”:缺失了避免碰撞和自動跟蹤模式兩大關鍵功能。
大疆CEO汪滔
果然,僅僅不到10天時間,9月27日,大疆就給予了響亮的回擊。其發布的全新的消費級折疊無人機MavicPro(中文名“御”),重734克,折疊起來和一個礦泉水瓶大小相當,續航時間27分鐘,最遠7公里的圖傳距離,可以實現智能跟隨、指點飛行、避障、自動返航,官方售價6499元人民幣。跟ParrotDisco類似,戴上同時發布的一款第一視角的眼鏡——DJIGoggle,操控者可以體驗飛翔的感覺。
大疆的公司地址雖然在深圳,但其創始人汪滔卻是個1980年出生的杭州人。另一位1982年出生的杭州小伙王孟秋也不簡單,繼今年4月份發布產品后,10月14日和17日他先后在美國和中國正式發售第一款無人機產品HoverCameraPassport,中文名“小黑俠”跟拍無人機。Passport的價格更加震撼,在美國售價599美元,國內售價3999元,現在搶購價僅2999元。除了高清4K視頻、1300萬像素等指標不輸上述產品外,分量更輕,只有242克;不但可折疊,而且旋翼全封閉,可直接用手空中抓取;主要應用場景是低空近距離拍人,尤其是室內和室外風力較小的時候。唯一的遺憾是每塊電池續航時間只有10分鐘,估計這也是減輕重量付出的代價。
零零無極限CEO王孟秋
總體來說,在無人機新品大比拼中,兩位“80后”杭州小伙各占先機。
消費級無人機市場
中國占據相對壟斷優勢
“在消費類民用無人機市場上,中國的無人機制造處于全球先進行列,市場份額更是占據絕對優勢。”參加了安吉國際無人機大獎賽的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無人機行業專家張聚恩對錢江晚報記者表示。
張聚恩說,我國的無人機研發制造水平,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與美國和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如英國、德國)均處于第一梯隊,以色列、日本、韓國的無人機制造水平也相當不錯。而我國消費級民用無人機的市場份額,在大疆的帶領下,更是占到了全球的70%以上,占據了絕對優勢。
“可以說,在消費級民用無人機領域,我國在全球處于相對壟斷地位,大疆更是一家獨大,無論是產品種類還是創新能力都在行業內首屈一指。”歌爾股份副總裁馮莉表示。剛剛發布的2016年胡潤百富榜上,汪滔以240億元財富排名國內第77位,胡潤IT富豪榜第14位。而已有10年以上自動化生產經驗的歌爾股份,去年也大舉進入行業用無人機和消費級無人機業務領域。
目前我國約有400家無人機制造商。最新的一份排行榜顯示,國內無人機品牌中,大疆、零度智控、Xaircraft公司、PowerViroment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所躋身全球前十。
產業優勢的背后是創新能力的支持。智慧芽專利分析系統(Insights)的統計顯示,全球80%以上的旋翼無人機專利申請來自中國,可以說中國是目前無人機技術創新動力最強的國家。專注于無人機相關數據分析的DRONEII發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無人機企業排名,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大疆、Parrot和3DR,其中3DR已經放棄了消費級市場,主攻商用無人機市場。
中國之所以在無人機市場占據優勢,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除了政策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并在專利申請方面提供獎勵和補貼之外,企業與科研院所深入合作開發技術,國內消費市場和商業應用市場巨大等也是重要原因。
實際上,此次在安吉舉辦的國際無人機創新大獎賽上,國內參賽隊伍大多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中航工業成飛技術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民航大學、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
“無論是消費級還是工業級無人機,許多技術其實是相通的,比如說視覺技術和感知能力。國內無人機在軟硬件方面(至少硬件方面)在全球處于領先位置,但目前工業級無人機的技術還沒有達到一個爆發點,可以說行業剛剛起步。”零零無限創始人兼CEO王孟秋表示,“所以我們還是想先把基礎做好,在核心技術方面有一定的積淀,今后再從消費級進入工業級就水到渠成了。”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