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不要離得太近,會顯得臉大的。”這是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展館里,美女機器人“佳佳”看到有觀眾拍照時的對白。大會上的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仿生機器人們正“走”出實驗室,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國緊跟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步伐,在諸多機器人領域率先實現技術突破,領跑其他國家。
“佳佳”是一款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智能機器人,她是一位東方古典美女,不僅面容姣好、身姿曼妙、聲音甜美,而且幽默風趣。
不僅是“佳佳”,本屆機器人大會現場很多機器人都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比如具有人臉識別、視覺搜索、場景理解等功能的人形機器人pepper,能智能對話、會寫書法的王陽明高仿真機器人……還有神經外科醫療機器人、Alan機器人、DELTA并聯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等用于醫療、餐飲、工業領域的機器人。
“如果用一個詞來描述中國機器人的發展,那就是火爆。”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杰在大會上說,這些年涌現出幾千家機器人企業,國內的很多城市都有機器人的產業園,從業人數呈指數級別增長。
尤其近幾年,中國機器人市場發展迅速,去年出貨量達到68000臺,占全球機器人市場份額的26.7%。尤其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如今亞洲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供應市場,占全球市場比重達到60%。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RF)的最新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5年,75%的供應基本上都來自于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五個市場。其中,中國的市場增速達到了17%。
“不僅是市場規模逐年增加,我自己對國內工業機器人本身的制造和發展還是非常樂觀的。”香港科技大學機械航空航天工程學教授王煜說,雖然現在國產做大品牌機器人的公司并不是很多,但在過去的一年里,國內使用的機器人中,國產的機器人已經占了三分之一。
目前,不僅工業機器人因其相對成熟的市場應用而備受關注,公眾和市場也對服務機器人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翹首以盼。中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正與世界同步,并力爭在消防、救援、醫療、餐飲等領域實現率先突破。
根據IFR的報告,2013-2018年估計有94800臺專業服務機器人會得到安裝使用,銷售額達171億美元;其中,醫療機器人、軍用機器人占總專業服務機器人銷量55%。
國內首款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Remebot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現場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機器人定位的精度能達到1毫米。這使得需要數小時的腦部手術時間縮短至了30分鐘左右。”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產品信息工作委員會名譽主席孫柏林表示,服務機器人正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布局下一個重點方向。除一些專業領域如煤礦、電網、石油等,在反恐、偵查、排爆等方面也有大作為。
為促進機器人產業的未來發展,中國正在科技研發、資金投入、產業布局等方面著手發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日前就發布了“共融機器人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研究計劃,預計將投入2億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丁漢表示,此次重大研究計劃面向高端制造、醫療康復、國防安全等領域對共融機器人的需求,開展共融機器人結構、感知與控制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為中國機器人技術和產業取得源頭創新成果提供科學支撐。
隨著中國企業實力的不斷增強,跨境并購也讓一些企業快速進入了國際市場。比如,萬豐科技收購美國機器人公司帕斯琳,目標是成為全球焊接機器人集成系統的領跑者;中國南車收購英國SMD公司,為填補國內深海機器人產業空白;華昌達收購美國DMW公司,有望晉升國內汽車智能裝備系統集成巨頭。
國內眾多投融資機構也普遍看好機器人產業的未來。
“我們正努力從鼓勵上市公司積極參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引導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發展機器人產業,努力扶持上市公司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支持上市公司并購先進技術發展機器人產業等四個方面推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促進中國機器人產業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李小雪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