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裁員6萬?富士康“機器換人”的背后······

時間:2016-10-1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機器換人”并不能一勞永逸,富士康在積極實施“百萬機器人計劃”的同時更該思考如何真正地實現“智能制造”而不是簡單地用機器代替人工。

前不久,代工巨頭富士康被曝出“機器換人”計劃加速,富士康自動化技術發展委員會總經理戴佳鵬向CNA通訊社透露,已有超過4萬臺機器人全面參與到公司的生產流程中。在這之后有傳聞稱富士康昆山工廠已裁員6萬人。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不得不讓人詫異,也不得不令正在生產線上作業的員工產生恐慌:未來我們將何去何從?

在過去傳統的工業時代,制造業領域機器的工作更多發揮的是動力作用,具體的生產、裝配仍然需要工人在車間進行操作。如今,德國工業4.0把全球智能應用帶入一個全新的話題中,開啟了智能制造時代。圍繞著人工智能,機器人被廣泛研究并投入應用。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宇則用“洪水猛獸”來形容:“隨著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機器代替人工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一方面,用工荒出現,另一方面,人工成本不斷攀升,而這兩者都為廠商布局機器人提供了正當理由。那么富士康如此大規模地啟用機器人和裁員的原因僅僅是如此嗎?

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與傳統人力相比,機器人的優勢在于標準化和高效。據統計,工業機器人使用成本僅為人工的23%。工業機器人產品按十年使用壽命折舊(含維護費用)每年成本約5萬元,而三個成熟的焊接技工每年的成本達到7.2萬元*3=21.6萬元。

大量引進機器人作業,富士康希望以此來彌補用工空缺并擺脫對不可持續的廉價勞動力的依賴。

可是,機器人在使用方面還是有局限的,機器人只能勝任簡單機械的比較前端的流水線操作,而給iPhone上組裝螺絲這種需要靈活度和精準度的活兒,機器人目前還很難勝任,他們欠缺靈活性與精度,本身的維護成本高,機器人替代的工序不到50%。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一篇最新報告預計,今后5年,機器人將導致全球范圍內的510萬人失業。

工人轉型不可行

早上7點40,深圳富士康觀瀾廠區人頭攢動,川流不息,馮柯(化名)在食堂匆匆吃完早飯往車間趕,iPhone7Plus亮黑色要在11月底大規模供貨,現在是工廠最忙的時候。

舉起、轉身、放下??每天,馮柯所在的車間里,機器人日夜不斷地重復著類似動作,從2012年第一臺機器人進入這個車間,4年間,工人的數量從1000減少到300,而機器人從1臺增加到180多臺。在機器人的幫助下,這個生產車間每天要完成16000個iPhone7Plus亮黑色手機外殼金屬加工,這些半成品大部分會被送往位于鄭州的富士康工廠進行組裝,而后從新鄭綜合保稅區口岸作業區出貨,送往世界各地。

馮柯并不知道自己的大老板到底最終想做的是什么,他只想知道,再過幾年自己還能在富士康工作嗎?

然而,如果富士康實現30%的自動化,工人數量的銳減將不可避免。“就算機器人介入生產無法替代人類,但數量比人多是趨勢。”最近兩年,領導講話中反復提到的“自動化升級”“制造業智能化”等字眼,讓馮柯下定決心要自我轉型,做機器人的主人。

馮柯的榜樣是車間里的另一位工友,這位“成功轉型的工友”在經過機器人培訓后成功轉崗,底薪從2000多元提升至4000多元。

從2011年宣布投入“百萬機器人”開始,富士康有意識培養員工轉型。

即便如此,富士康機器人換人的速度與技術人才數量、質量的儲備依然難成正比,這也是企業升級智能制造面臨的共同問題。

增強自身競爭力

近年來,富士康一直保持著100萬左右的雇員規模,事實上,其用機器人替代人工,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眾所周知,富士康是科技巨頭蘋果的主要代工商,從這一角度來看,面對蘋果這樣極具議價能力的客戶,富士康要確保自身的利潤空間,發力工業機器人也是必然之舉。

我們知道,蘋果目前正在通過不斷擴充供應商名單,壓低價格,確保產品利潤,比如2017年款iPhone新增了兩家供應伙伴:頎邦科技和旺矽科技。這兩家公司將與臺積電一起合作為iPhone8打造零部件。另外,此前也有消息指出,緯創可能是作為第三家制造商,與富士康和碩聯合一起代工生產蘋果iPhone7。

這些動作對富士康不利。因為富士康目前過于依賴蘋果,另外,迫于創新壓力,蘋果未來會對配件廠商的規格、質量提出更高的標準與要求,這可能導致其組裝生產線也需要跟著升級。但富士康通過大量機器人或者說只是簡單的機械臂驅動的相關的生產線,可能無法適應未來蘋果更高的質量要求。

得益于先后代工諾基亞與蘋果等手機巨頭,富士康一躍成為全球電子代工之王。然而,受蘋果“剝削”供應商、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富士康利潤微薄,生存艱難,這些確實是富士康的心中之痛。富士康不得不“另謀出路”。

富士康自動化技術發展委員會總經理戴嘉鵬在接受臺灣中央社(CentralNewsAgency)采訪時表示,除了某些零部件,如伺服電機和減速器,這些機器人基本都是富士康自家生產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得意門生子貢問:怎樣修養仁德?我們的一代圣賢孔夫子如是說。“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而富士康急于用機器取代人力,也是想要“利其器”,然后“善其事”。

但目前看來,機器人的局限性也十分明顯。

一方面是,在成本和技術的突破方面非常有限,也就是說,機器人當前只能勝任簡單機械的流水線操作。曾有富士康的一位臺籍中層稱,機器人只能用于生產線上的前端工作,而富士康的核心是后端的組裝,機器人實際上能替代的工序不到50%。

其次是,機器人操作欠缺靈活性與精度,本身的維護成本高。

與此同時,機器人體積過于巨大,機器人還沒實現小型化,無法放入生產系統中操作。

因為通過引進大量機器人來代替流水線工人,這意味著富士康需要長時間保留與沿襲著原有的機器人生產設備對應的生產線,但蘋果對質量與品質的要求是不斷變化與提升的。這需要生產流程與產品標準跟著變,原有的機器人生產線可能就因跟不上標準而喪失了更大的靈活性與創新能力,這可能導致蘋果會將更高標準的產品零部件生產流向其他代工廠商。

“機器換人”并不能一勞永逸,富士康在積極實施“百萬機器人計劃”的同時更該思考如何真正地實現“智能制造”而不是簡單地用機器代替人工。利潤嚴重受到上游蘋果等廠商的掣肘,富士康未來將面臨著不可控的生存危機。“機器換人”,換來不是安穩,而應是更多的憂慮和深思。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于通信信息報、新浪、IT時報、每日經濟新聞、新戰略機器人網)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