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無軟件,不智能”,作為重要知識載體的軟件,軟件既能重構知識,也可為數據增值、為機器設備增值、為管理過程增值。它借助網絡所形成的數據能夠有序、自由流動,讓人們獲得如用水、用電般使用泛在知識的能力。繼軟件定義數據,定義模型,定義硬件,定義網絡,軟件也在定義制造業,成為驅動未來工業的重要力量。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機器經歷了“零件定義”到“軟件定義”的過程。脫胎換骨的現代工業中,各種新型“零部件”高效靈活運轉,軟件是其中的“思想者”、“統治者”與“定義者”,跟隨工業文明不斷積累、進化,形成面向工業領域的多個應用門類——機械自動化、生產自動化、企業管理信息化等。
在由計算機設備變形衍生的各類工控編程器、工業計算機、嵌入式設備、測試儀器、醫療儀器、電視機及手機、平板、可穿戴設備、VR/AR等智能硬件中,軟件是核心。
機器的價值,已從衡量零部件數量、精度,衡量電路數與靈敏度,到衡量芯片數量,繼而發展至衡量軟件代碼數與可靠度。
正所謂“無軟件,不智能”,作為重要知識載體的軟件,軟件既能重構知識,也可為數據增值、為機器設備增值、為管理過程增值。它借助網絡所形成的數據能夠有序、自由流動,讓人們獲得如用水、用電般使用泛在知識的能力。繼軟件定義數據,定義模型,定義硬件,定義網絡,軟件也在定義制造業,成為驅動未來工業的重要力量。
推進工業軟件與制造業融合是當前推進兩化融合,特別是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大重要舉措。圍繞這一主題,由工信部指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與e-works企業網聯合主辦的首屆工業軟件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京隆重召開。
會上,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指出,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總體定位是把制造業、“互聯網+”和“雙創”緊密結合,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有效改善供給,釋放新的發展動能,催生“新工業革命”,協同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特征。我國基礎材料、基礎技術、基礎工藝、基礎零部件(簡稱“四基”)產業基礎薄弱,對于“制造業+互聯網”來說,僅僅補上“四基”短板是不夠的,必須依照《指導意見》大力發展“新四基”,即:“一硬”(自動控制和感知)、“一軟”(工業核心軟件)、“一網”(工業互聯網)、“一平臺”(工業云和智能服務平臺)。
懷進鵬表示,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具有提升國家競爭能力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重要意義,政府要在產業轉型升級中進一步做好服務,為制造業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未來軟件企業將朝著網絡化、生態化、平臺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以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范為抓手,加大工業軟件應用與推廣力度,加強產業生態建設。
為進一步探討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具體做法和經驗,論壇期間,工信部信軟司組織召開了推動工業軟件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工作座談會。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工信部信軟司司長謝少鋒、副司長安筱鵬,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出席座談會。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西門子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梁乃明、北京索為系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義章、中航工業集團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長安汽車管理信息部總工程師唐湘民、沈陽機床集團技術總監于春明、中移物聯網OneNET運營負責人林江斌等工業軟件、制造企業代表及部分地方工信主管部門負責人出席座談會,為進一步推動工業軟件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轉型+平臺化賦能工業軟件
全球制造業發展呈現三大趨勢,一是產品趨于智能互聯,創新源自與用戶的黏性互動;二是軟硬件裝備水平不斷提升;三是業務模式革新,制造業從前端邁向服務端,服務型制造得到更多關注,變得更為重要。
順應三大趨勢,傳統軟件企業通過收購或轉型的方式,不斷提升自身服務制造企業的能力,并將其與制造企業進行更為緊密、直接的融合。
PTC技術總監紀豐偉在座談會上表示,通過一系列收購,PTC能夠為制造企業提供三方面能力:一是以物聯網為核心的狀態感知能力,解決企業中新老設備互聯的問題;二是大數據分析能力,基于物聯網平臺收集的大量數據進行應用決策;三是增強現實技術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精準操作。
“舉個工業軟件關聯設計的簡單例子,一輛自行車設計完成后,我們可以在其零部件上嵌入多個傳感器,基于物聯網技術將用戶使用這輛自行車的數據傳至研發系統,實現從設計端對產品進一步完善的能力?!奔o豐偉表示。
從軟件定義產品到軟件定義制造,產品已從單一孤立轉向交互聯網,產品生產因個性化、小批量需求,需要制造企業具備從產品設計到材料選配、供應,從生產控制到客群定位更為高效、靈活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支撐平臺。相應的,工業軟件企業也在致力于提供針對性的平臺化服務能力。
達索系統中國區總裁張鷹認為,軟件服務和應用推廣很重要,而軟件之間的互聯更為重要。他表示:“我們目前有900多種軟件,服務于超過2.5萬的中國用戶。我們希望基于平臺實現從建模、設計到仿真、模擬,從提升產業鏈管理到實現大數據應用,最終更好服務于制造行業的目的。通過我們的規范平臺,在一定框架內,軟件提供者與應用者可以自由發揮。”
IBM(中國)解決方案研發總經理沈麗琴表示:“服務于制造行業的支撐平臺應具備四個能力。一是物聯網和數據連接、整合能力,并能與企業原有業務支撐系統相融合;二是豐富的大數據分析能力,能夠進行預測性或指導性分析;三是平臺開放能力,相關服務可向中小企業或其他合作伙伴開放;四是完備的安全保障能力,從而確保設備數據傳輸過程中的信息安全?!?/p>
搭建平臺,通過平臺縮短從產品研發、生產到售后服務,從工廠效率信息采集到分析優化這一過程,使之成為一個數字化閉環,而用戶使用信息能夠基于這一閉環不斷優化制造過程,優化產品功能、性能。這就是過去十年西門子的研發方向和實踐成果。同時,西門子也將服務于大型制造企業的先進經驗向外輻射,引導更多中小企業創新創業。
“我們搭建了智能制造中心和創新中心,中心整合了西門子最全面、先進的示范線、生產線。同時,還承擔著加速技術落地、加強人才培養的使命?!蔽鏖T子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梁乃明表示。
在打造“雙創”平臺方面,中移物聯網OneNET在西南一隅重慶已形成了一定抓手效應。
據中移物聯網OneNET運營負責人林江斌介紹,平臺上現已集聚兩千多個中小企業,三萬名研發人員,七千多個物聯網應用開發者?!皡R聚到OneNET平臺上的這些中小企業、創業團隊希望能夠借助平臺,輸出自身能力的同時形成合力?!?/p>
在機床制造領域跋涉多年的沈陽機床因智能“i5”煥發新生。沈陽機床集團技術總監于春明表示:“三年來,i5銷量逐年提升,這個過程中有這樣一個感受:我們做機床設計買了很多軟件,引進國外技術,在國內優化改進,但并不意味著我們有了軟件和先進知識,就一定能把機床設計好,關鍵癥結是這些知識前期數據來源于基礎材料,而我們整個工業基礎材料鑄件水平遠遠達不到,所以我認為工業軟件很重要,但系統性的知識和人在其中的關鍵作用也不可忽視?!?/p>
區域+協同聚力兩化融合
從工業軟件、制造企業到地方工信主管部門,一個個工業軟件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鮮活實例不斷呈現。
“北京市在兩化融合方面聚焦三方面:一是鼓勵、促進企業管理軟件積極轉型,多層次、更深入地與工業結合;二是建立了以數碼大方為主的工業云平臺,并集成了大量制造資源,實現設計軟件和制造資源的直接對接;三是積極推動企業利用互聯網,與‘互聯網+’時代更好地結合?!北本┦薪浶盼瘑T姜廣智表示。
上海作為重工業基地,在落實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工作方面也展開了積極謀劃和部署落實。據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傅新華介紹:“我們一方面著力工業互聯網布局,另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的同時,大力支持‘四新’經濟發展。此外,通過CIO(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設等方式,積極營造產業發展環境?!?/p>
面對工業軟件應用不斷增長的潛力和市場空間,江蘇省聚焦兩方面?!耙皇菑娀顿Y,二是加快信息化發展?!苯K省經信委副主任胡學同表示,“針對工業領域細分行業,我們希望做深做透解決方案,提供公共軟件產品和服務。具體做法一是重點突破,以中控軟件作為轉型、創新發展的突破口;二是提高遠程測控軟件質量和價值,進一步提升規范化水平;三是鼓勵創新;四是建設人才隊伍。”
在推廣工業軟件應用和推動兩化融合發展過程中,浙江省經信委副主任吳君青發表自身體會。“近幾年,浙江省軟件產業發展進程加快,‘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34%,2016年上半年增長29%。但總體來看,我們供給側的供應能力不足,基礎軟件和大量裝備還是國外提供的。面對制造業龐大的市場,我們自身的供給能力有限。面對這些短板,我們需要下功夫花力氣從以下方面提升。一是提升工業軟件發展水平,推進機器聯網、工業云平臺建設;二是關鍵技術攻關要與應用單位相結合,鼓勵先試先行,實實在在推進工作?!?/p>
“福建省發展工業軟件主要有四大舉措,一是研發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工廠標準庫,設計解決方案;二是提高工業信息系統安全水平;三是加快培育工業互聯網,推動企業展開試點工作;四是打造工業軟件特色產業集聚區。”福建省經信委副主任嚴效東表示。
湖南省經信委軟件處處長顏琰認為,在推進軟件產業發展過程中,要以軟件產業政策為抓手,營造產業生態環境。其中,抓軟件工程十分重要。
“在工業軟件和兩化融合方面,廣東展開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依托工業園區引導軟件人才向制造業聚集;二是大力建設行業云和產業云,解決公共需求問題,引導制造企業基于工業云平臺開展云的設計、仿真和生產服務;三是提升軟件能力,為產業融合提供軟件支撐;四是積極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工業設計、工業電商;五是發展安全可控工業控制器?!睆V東省經信委軟件處調研員鄒林華介紹說。
面對軟件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如何進一步強化工業軟件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各地工信主管部門代表提出了寶貴建議。
姜廣智認為,首先制造業發展智能化不是唯一選項,互聯化更為重要,通過互聯網能更好地提高產能利用率,要加強這個層面的理論研究。其次,目前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行業也有自身的互聯網平臺,多個平臺彼此孤立不符合互聯網思想,應該盡可能構建跨區域、跨行業的全國性大平臺。
當然,工業軟件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在實際過程中仍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懷進鵬在做會議總結時指出。“例如,工業軟件的供給能力距離制造企業的實際需求就有較大差距。針對目前表現出的軟件供給能力不足、市場發展空間巨大的兩個斷層,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需要在產品、解決方案、服務、人才和政策等多個方面做系統性思考?!?/p>
他強調,推動工業軟件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工作十分重要,如何更好地推動工業軟件發展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各地工業主管部門及領導要進一步研究落實《指導意見》的具體做法;另一方面,制造企業和工業軟件重點骨干企業在具體發展過程中的建議應成為推動行業主管部門相關政策制定的重要推動力。下一步,要重點思考如何選擇行業建設試點,如何建立有效模式做好示范,如何搭建好面向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重要平臺,從而更好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更好地匯聚最佳智慧,最終服務于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