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起,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又迎來重要利好:359個醫療器械產品的注冊申請可享受豁免臨床試驗“待遇”。國家對于醫療器械行業的重視和各項政策的下達,都將有利于我國高端器械市場的良性發展。
第二批目錄再開“綠燈”:359個器械產品可免臨床試驗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發布第二批免于進行臨床試驗醫療器械目錄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通告》指出,為貫徹實施《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有關規定,積極落實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國家總局通過廣泛調研、公開征求意見、充分研究論證,在確保醫療器械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根據《條例》、《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管理辦法》,組織制定了《免于進行臨床試驗的第二類醫療器械目錄(第二批)》和《免于進行臨床試驗的第三類醫療器械目錄(第二批)》,擴大了免于進行臨床試驗的醫療器械范圍。
本次公布的兩個目錄共涉及359個產品,包括267個第二類醫療器械和92個第三類醫療器械。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首次納入白蛋白檢測試劑(溴甲酚綠法)等15個第二類體外診斷試劑產品。體外診斷試劑的納入,是我國體外診斷試劑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將進一步促進體外診斷試劑產業的高速發展。
挑戰與機遇并存國產醫療器械突圍零關稅
盡管如此,隨著此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關稅減讓表修正案》的批準實施,國產醫療器械仍將面臨一場大規模的沖擊。2015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規模約為3080億元,為2007年的近6倍。雖然增長較快,但進口醫療器械仍然占據我國市場絕大部分份額。以GPS(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為代表的跨國公司在我國中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占據絕對優勢,隨著關稅壁壘的突破,國內企業要想打破這一格局可能更加困難。
國產醫療器械想要打破僵局,必須克服國產化率太低的問題。近年來,政策端頻頻發力。始終在為加快發展國產醫療器械,鼓勵國產醫療機械走出去作努力。尤其是在高端器械領域,需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國內企業應重點關注產品創新和質量,穩扎穩打從低端醫療器械產品創新出發,增強自身競爭力,進而向高端醫療器械進軍。
高端器械市場進入發展期核心技術與服務仍是痛點
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核心技術與服務依然是我國企業發展痛點。長期以來,高端醫療設備市場超過80%的份額由跨國公司壟斷。盡管擁有自主研發實力的國內高端醫械廠商崛起,但不可避免的是仍處于在國外購買核心零部件,國內組裝的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長期被外資壟斷的局面開始發生轉變。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表示,我國的醫學裝備產業已經步入黃金發展時代,行業發展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預計到2020年,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突破8000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吸引國內眾多企業紛紛布局高端醫療器械。目前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主要受益于政策扶持。根據相關統計,僅在2015年國家就出臺了18條相關政策扶持國內醫療器械發展。
隨著各項相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逐漸進入穩步發展的階段,核心技術以及售后服務依然是各醫療機構關注重點,同時也是國內企業需要克服的難點。相比在攻克自主創新能力的瓶頸后,我國醫療器械的裝備水平能夠趕超進口儀器企業,成為相應機構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