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3D打印支架,這種支架能夠生長出骨頭,并可以用于患者牙齒被拔掉之后放置的牙科植入物。據稱,這能夠消除進行痛苦的骨移植的需要,因為以前使用的骨頭往往是取自患者身體的其它部位。
據天工社了解,這種3D打印支架是新加坡國立牙科中心(NDCS)的醫生們與南洋理工(NTU)的生物工程師們在過去5年里共同合作開發的。
研究人員說它“無論是在設計還是材料方面都在世界上首開先河”,并計劃在涉及到132名患者的第二輪臨床實驗完成之后正式推出這種3D打印的支架,估計會在大約三年之后。
目前,研究人員針對7名患者進行的第一輪臨床實驗已經獲得了成功。
NDCS負責研究與教育的副主任GohBeeTin博士說,這項發明特別有實際應用價值,因為由于人口老化,預計新加坡的蛀牙及牙周病疾患者人數將會增加。
據悉,這種支架是由一種多孔的合成材料制成的,它會將成骨細胞安置在被拔了牙的牙床里,而且在促進骨骼生長方便比那種來自動物或人體的骨替代物更加有效。
“骨替代材料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人體吸收?!盙oh博士說?!跋啾戎?,這種支架能夠充分被身體吸收,而且不僅吸收速度要快得多,制造起來也更便宜。”
目前該支架已經獲得專利,NDCS正在跟人工骨支架公司OsteoporeInternational進行合作準備生產它。
除了開發這種支架之外,NDCS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將3D成像和打印技術用于正頜手術。天工社對此也曾進行過報道。
如今的外科醫生已經能夠借助3D虛擬技術和實體顱骨模型來模擬手術,以及3D打印出患者的下巴在手術之后會是什么樣子的塑料模板。這些都會在手術過程用于指導外科醫生。它們可以減少手術規劃和執行的時間,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去年,在NDCS進行的140個左右的下頜手術種超過一半使用了3D成像技術。
更多資訊請關注醫療機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