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保理念越發受到人們重視,低碳生活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因具備節能環保的優勢開始走進萬千百姓家。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35%,其中純電動車銷量增長了166%,插電混動車增長91%。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插電式混動車銷量將達135萬輛,到2025年銷量將達270萬輛。
從市場份額上看,插電式混動車雖然與純電動車發展差距較大,但其增長趨勢亦十分明顯。插電式混動車具備純電動車的優點,又不用時時面對“里程焦慮”。所以,其近年來益發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并引起了眾多車企的關注及研發,甚至已有品牌把插電式混動車定位為未來的主流車型。但在產業向好的背景下,因電池技術尚不成熟等因素,插電混動車也引來了不少的非議。
產業遭尷尬優點與缺失并存
插電式混動車是新型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可外部充電、可用純電模式行駛、電池電量耗盡后再以混動模式(以內燃機為主)行駛,并適時向電池充電。
相比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動車有效解決了續航里程問題,并將傳統動力系統與純電動動力系統結合一起,不僅彌補了各自的劣勢,同還將雙方的優勢最大化。因此,有不少業內專家認為,插電式混動車更適合我國當下的國情發展。不過該方案也遭到了人們的種種質疑。
電池技術缺失整車成本高
插電式混動車主要以電動機和小內燃機作為混合動力輸出,如不需遠行,只需使用電池電力就足以提供動力;遠行時,可啟用小內燃機一邊提供動力一邊為電池充電,增加續駛里程。
但由于插電式混動車要求配裝的電池儲備電的能力增強、電機功率增加,因此,電池組能量是原來普通油電混動車的十幾倍甚至二十幾倍,這樣不但車的重量增加,成本也會相應大幅升高;與此同時,電池組能量的增加,還會使車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下降。從技術開發上講,其難度比單純開發一輛純電動汽車或者一輛普通混動車都要高,這就要求車企在制造過程中,需提供更多的技術力量。
“電”與“車”通訊不銜接充電問題仍未解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美國電網晚上低谷電可以滿足1.48億輛插電式混動車的充電需求,占美國現有2.2億車輛的67%。但從供電方來看,要保證在晚上最佳充電時間充電,需要有電網與車輛之間的通訊連接,以便控制充電時間和分配必要的功率。
但中國電網的低谷電力使用情況,各個不同供電區域能支持多少輛插電式混動車充電等問題尚需進一步研究。尤其是在中國大多數城市居民沒有獨立汽車庫的情況下,更需進一步研究如何解決充電方案。
系統結構復雜整車系統技術水平低下
插電混動車絕非是簡單的燃油動力和電機的疊加組合,它需要有自動變速離合器、先進的電控和高端的混動管理系統作為支持,沒有技術積累的廠商難以在短時間內生產出來。
另外,根據結構不同,插電混動車可分成三類,各個廠商會制造不同類型的插電混動車。其中,增程型插電混動車由于發動機和發電機并不直接驅動車輪,造成了這部分功率的浪費,而發動機和發電機帶來的重量并不減少,所以在高速路況下,油耗反而偏高。因此,不同的車型都將要求廠商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以彌補當前的不足。
市場前景可期技術難題需破解
雖然插電式混動車綜合了傳統汽車與純電汽車的優勢,但其發展速度慢、推廣范圍小、車型選擇少,而影響其普及的原因主要在于車企的研發力度小、技術水平不成熟。因此,要想插電式混動車成為未來汽車的主流方向,必須先提高技術水準。
為了更好且深入了解產業現狀與未來趨勢,2016年10月26日上午10:00-11:00,OFweek新能源汽車網將開展一場以“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研發及大數據應用”為主題的在線研討會,會議將邀請上海交大教授/汽車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楊林作為主講老師。
本次會議將對插電式混動車技術現狀、趨勢及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幾種新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以有效解決現有同類系統在性能與可靠性等方面的固有問題,提高整車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純電驅動續駛里程。
此外,會議還將研究面向車輛實際道路應用中的工況自適應控制方法,電池系統管理方法和高壓電安全控制方法,并探討大數據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中的應用問題,為解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工況自適應控制建立新的模型與控制策略。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