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企業“催熟”東北制造業產業鏈

時間:2016-09-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東北,曾經的機器人之鄉,卻在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之際,獨自感受著行業內的寒冬。

東北,曾經的機器人之鄉,卻在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之際,獨自感受著行業內的寒冬。

說到機器人就不得不提沈陽自動化所,其為中國機器人事業史上創造了20多個第一,引領中國機器人技術的研究發展,東北也就此成為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源地和重鎮。2000年沈陽成立的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并發展成為國內唯一的機器人上市企業。在中國機器人產業中,東北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需要關注的是,工業基礎扎實,又是我國機器人故鄉,緣何機器人企業都要“逃離”東北奔向南方?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表示,無論從銷路還是融資上來講,東北都已經對機器人企業失去了吸引力,尤其是那些苦于融資的初創企業。此外,東北的創業投資機構較少,其投資環境更是讓眾多創業者擔憂。

產業鏈薄弱

事實上,根據市場發展經驗,越靠近主要市場,相關行業的配套也會越發達,這就不免讓身處東北的機器人企業頗感尷尬。

一些企業需要從東莞等地采購需要的配件,再在企業組裝后發回南方。這樣一來一回不光提高了物流成本,也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成本。

據新松公司透露,雖然身處東北,但公司的大部分客戶都集中在其他區域,而自身的根據地卻僅占到百分之十幾的市場份額。新松公司的銷售范圍并不是個例,由于東北許多重工業并不適合機器人作業,行業需求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東南沿海一帶。

石家莊科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王一凡表示,市場往往有集群效應,這使產品的銷售更加便捷,需求和供應雙方都會因為這種效應而相互吸引并靠攏,并且會完善行業產業鏈,這種效應在南方一些地方已經形成。

反觀東北地區則因為缺少集群效應造成行業產業鏈異常薄弱,這也造成了許多企業需要從南方進貨組裝后再發回南方。“然而這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王一凡強調,最終的結果就是,大一點的企業就在南方設立辦事處,一方面可以提供更為優質的售后服務,一方面也可以減輕各項成本。小一點的企業就只能直接搬遷至南方,以求尋找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失去了初創企業的新鮮血液之后,東北地區的機器人行業發展勢必更加步履蹣跚。然而,想要東北地區重現往日輝煌,需要打通的遠遠不止銷路一個命脈。”王一凡補充道。

不難看出,東北確實擁有不少實力強且優秀企業,但是整個行業還沒有形成合力。整個機器人產業還是缺乏較為完備的產學研一體化系統。

融資困難

機器人產業作為高科技行業,只有不斷研發更為先進的產品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就勢必要求企業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銀。然而,在企業去和投資機構談合作的時候卻發現他們似乎比銀行還難溝通。

當然,這樣說并不是沒有依據。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股權投資市場2015全年回顧與展望》顯示,在天使投資市場已披露的投資案例中,東北地區僅獲得4起投資,投資金額約為700萬元人民幣。

“相比南方,北方的投資機構較為古板是圈內皆知的。相對于遠景規劃,他們更在乎近期的利益。”黑龍江蘭卓機器人有限公司負責市場的張經理說道。

沈陽通用機器人公司的創始人李洪誼也曾表示,東北的投資機構“異常保守”。他表示,“他們總是在問什么時候能夠盈利,關注的是穩定的回報。更多選擇規避投資風險,有確定的回報率他們才愿意投。包子鋪才最符合這樣的投資邏輯。”

此外,東北地區人才流失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留下的人也因為受到長輩長期在國企工作的影響,而更加青睞有“鐵飯碗”的工作。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東北地區人們整體缺乏創業沖動,這使得大量科技人才出現流失。融錢困難,產業鏈薄弱,再加上人才匱乏,東北地區想要發展高科技產業可謂困難重重。

未來仍可期“雖然步履蹣跚,但機會仍存,畢竟背靠多所公益高校,并且基礎研發的基礎也相對較強。”不少業界人士對東北地區機器人行業今后的發展,仍舊抱有樂觀態度。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相關人士透露,“東北地方相關部門對機器人產業扶持力度有所加大,但具體的著力點還是應該放在如何完善行業產業鏈的問題上,畢竟這是初創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

該業內人士表示,成立大規模的科技產業園區或是不錯的選擇。首先,行業密集有助于新產品的研發,并且可以有效地解決產業鏈缺失等問題;其次,相關部門可以給予園區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從而降低企業的運作成本;最后,銀行或者投資公司可以給予園區企業更便捷以及更優惠的融資條件。

“這樣的園區宜精不宜多,入駐園區的企業也是一樣,利用園區的優勢培養出除了新松之外的幾個大型企業,并通過領頭羊效應帶動整體行業的發展。”該業內人士補充道。

此外,在針對東北地區人才流失問題上,地方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措施去引進人才,多培育核心研發人員。

不過,這勢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政府、企業、科研部門多方共同發力,努力尋找適合當地的行業發展模式,并將各項政策落在實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