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的“智商”是硬傷,“聰明”才有市場

時間:2016-09-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人口紅利減退、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將讓我國逐步走向機器人“人口大國”。

2015年,國家制定發布《中國制造2025》戰略后,我省迅速出臺《中國制造2025湖北篇行動方案》,明確將機器人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之一。

20日,在湖北機器人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段正澄直言,湖北工業正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水平,將影響湖北轉型的速度與高度。

中國將成機器人“人口大國”,未來兩年保持15%增長

人口紅利減退、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將讓我國逐步走向機器人“人口大國”。“機器人產業是塊大蛋糕,湖北有一定實力的企業不必太愁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宋曉剛表示,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24.8萬臺,其中中國的銷量世界第一,約占全球市場的27%。2016年至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將保持15%的高速增長。

目前,全省在使用的工業機器人數量近萬臺。“與德日韓等國相比,我國機器人密度還很低。”宋曉剛表示,我國制造業每萬名員工的工業機器人擁有量僅36臺,世界平均水平為66臺。

關鍵技術受制于人,部分企業“躺著”吃補貼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水平大致與日韓上世紀90年代水平相當。”段正澄說。

他坦言,國產機器人以三軸、四軸等簡單結構為主,更靈活的多關節機器人被外企壟斷。國產機器人近幾年增速雖呈現50%以上的爆炸式增長,但傳感器、核心齒輪、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綜合競爭力有待提升。

“我國是機器人銷售大國,并不是生產大國,外企正加速在我國布局。”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機器人產業研究室主任盧月品介紹,2015年,我國機器人新增量為6.8萬臺,但國產機器人占比僅為30%。瑞典ABB、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等知名企業都已在國內建廠,競爭激烈。

“有個現象值得警惕。”宋曉剛說,不少地方政府都為企業購置工業機器人給予15%至30%不等的政府補助資金,但扶持政策和補貼,也讓部分沒技術、沒人才、沒資本的機器人生產企業“躺著”吃補貼,這將導致機器人產業有陷入低端過剩的風險。

越“聰明”的機器人越有市場

談到未來的機器人產業,瑞士科學院博士李淼認為,今后,只有“聰明”的機器人才有市場。

據國際機器人聯盟調查顯示,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只能滿足制造業需求的5%,還有95%的應用空間尚待挖掘。

空白在哪里?李淼認為,在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產加工領域需要大量機器人,如智能分揀、金屬打磨、手機裝配拆解等。此外,人機無法高效交流,機器只能按程序進行機械動作,缺乏機器學習能力。

會上,日本機器人專家林君民認為,未來是生活服務類機器人的天下,在日本,幫助殘疾人和老年人的輔助機器人產品已經問世,但大多“有價無市”,普通老百姓根本用不起。

林君民建議,由于世界上80%的玩具產自中國,日本的機器人企業可與中國玩具企業合作,開發1000元以內的廉價玩具機器人,如老人陪伴機器人、幼教互動機器人等,實現國際產能互補。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