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紅利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以近乎“井噴”的速度在發展。然而,隨著今年清查騙補、推薦目錄瘦身、補貼退坡預期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行業開始進入相對冷靜的思考和調整期。
9月20日,“2016中國汽車品牌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在分論壇二中,北汽新能源銷售副總楊家彪、騰勢汽車CEO嚴琛、東風日產啟辰事業部副部長李廣濤、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江淮乘用車備件營銷公司總經理汪光玉圍繞“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往哪開?”主題展開討論。
楊家彪:未雨綢繆應對補貼退坡
為了應對補貼退坡,北汽新能源提早在技術、研發、市場營銷、商業模式等各方面都做了很大的部署。首先,企業提高規模化降低生產成本。其次,在前期推廣過程中,由于行業技術不完善,不完全滿足市場客戶的需求,全部大規模置換,置換回來以后技術升級,新車規模增加,進而降低成本;第三,在技術方面規劃的比較大,從海外研發團隊到國內新技術的采用,產品布局有EX-SUV系列,EV家用轎車系列,EC微型車,跑車等。從覆蓋面來講,北汽新能源盡量滿足現在客戶需求,更重要的是生產出來的車要覆蓋傳統車競爭的產品。北汽新能源不僅僅盯著新能源汽車這一客戶群體,更重要盯著傳統車的客戶群體。
北汽新能源銷售副總楊家彪
北汽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方向是“生態圈化”。他說,北汽新能源的戰略布局從上游價值鏈到生產、銷售服務,以及二手車,包括電池的回收、梯次利用,使用環境,充電,分時租賃車共享,這種布局就是一種生態化發展。從今年的政策來看,現在競爭環境很激烈,地方保護也越來越大,完全依靠政策來應對政策退坡幾乎不可能。因此北汽新能源要建立生態圈,通過以自身為龍頭整合社會資源來建立,以此走的更遠。
嚴琛:引導碳積分排放,建議取消地方補貼
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有20%的退坡,這個臺階對于車企而言壓力是巨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應該由政府補貼型轉向政策驅動型,包括碳積分交易、企業燃油均值消耗和積分替代政策應及時出臺。
如果能夠把地方補貼取消,對構建整個中國大平臺市場是非常有利的。調查顯示,有地方補貼,但補貼金額不一樣,造成這個市場是小區域范圍,而不能形成大的流通。比如以長三江范圍為例,上海、杭州、南京價格就不一樣,價格會有比較大的差異,讓消費者會有不平衡的心理。特斯拉的價位也很高,但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非常好,拿不到國家和地方補貼一分錢,就是因為沒有補貼對它的約束和束縛,全國整個市場都是在它的掌握范圍之內。
騰勢汽車CEO嚴琛
車企要提高新能源產品本身的競爭力,性能、品質、可靠性、耐久度都要好,讓消費者覺得選用一款純電動一點都不比現在燃油車差,新能源市場上又有那么多豐富的選擇,可以讓大家很滿意地選到自己心儀的車型,不管是SUV也好,家用MPV市場也好,只要產品選擇性多樣化、豐富了,自然消費者會被引導到這個趨勢里來,到那個時候就是拼市場、拼產品,那真是一個市場競爭的時代,而不是政策驅動的時代。
朱軍:將推出多款電動車產品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補貼退坡對上汽來說,解決方案除了通過整個產業鏈的提升,供應商成本下降以外,更多的是整車廠的技術進步。通過技術進步讓消費者更加認可新能源產品,包括新能源產品提供特殊的優勢、性能。現在大家都說電池貴,跑300公里要50度電,如果跑300公里只要30度電,成本就回大幅下降。電池供應商每瓦時的成本和整個動力系統成本的降低,需要整個汽車研發團隊從方方面面來做工作,包括整車重量,風阻,輪胎滾動阻力等。
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
目前上汽真正量產的新能源汽車有三款,分別是E50、e550和e950,主要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工程開發成本過高,在生產E50時,僅工程開發就花了8個億。但這幾年電池的成本速下降,上汽將會在電動車上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近兩年將會推出多款電動車產品。在2020年之后,究竟是插電混動、純電動、混合動力、傳統汽車,哪個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是最關鍵的。而上汽的技術路線,將插電混動、電動、混動都會投入很大的精力。
e550原來剛上市的售價跟現在的售價相比,廠家降了接近2萬元,就是靠所掌握的電池技術的進步取得成本上的比較優勢。今后將會在電機、電控、輔件、驅動系統效率上面繼續努力,希望供應商、整車企業、跟消費者、國家政策一起協同,滾動發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瞄準術進步而非政策補貼。
李廣濤:不必盲目追求高續航里程
在2021年沒有補貼之后,如何去面對這樣的市場,從企業角度考慮,一是降成本,再一個是考慮消費者使用,比如,出租車行業需要什么樣的電動車?消費者日常代步使用什么樣的車?對于合資自主品牌啟辰來說,依托于雷諾日產的技術背景,使得車型產品品質得以保證。同時,依托技術平臺,實現平臺共享,這樣能更好的降低成本。除此之外,啟辰也將目光放在共享經濟領域。
東風日產啟辰事業部副部長李廣濤
經過調研發現,首批選擇新能源汽車的車主,80%到90%的人日均行駛里程不到80公里。代步、朋友聚餐、商業超市占據了他們絕大多數的行程。但最近幾年,中國純電池汽車市場進入了續航里程大戰,200公里、300公里、400公里,各個廠家不斷刷新著新紀錄。對此,啟辰晨風并沒有跟風,續航里程是175km,今年上半年產品里程沒有變,但是銷量有很大的增長。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意識發生著變化,不再被市面上的里程競爭洗腦,當銷售顧問在與消費者溝通中發現續航里程其實是夠用的。
汪光玉:引導新能源汽車大眾消費
新能源汽車目前仍然是小眾群體消費,綜合成本相比燃油車還是有一定競爭力,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把小眾群體向大眾消費引導。
江淮做新能源汽車起步比較早,2010年就商品化了,通過九年六代產品的迭代研發。第一是緊密把握著國家政策法規的變化,第二是緊跟國內外技術進步,第三是通過實際運營,分析客戶在使用過程當中的需求和技術改進的建議,進行整合,在不同迭代產品當中得以體現。江淮現在已有3萬多名新能源用戶,將近4億公里行駛里程,目標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要占到總共汽車銷售量的30%,形成新能源汽車、節能汽車和智能汽車并行的格局。
江淮乘用車備件營銷公司總經理汪光玉
基本方法:1、產品系列化。iEV4、iEV5都是單品過萬臺的產品品種,也有過萬臺消費的城市,把產品進一步細化,現在已經在銷售iEV6S、iEV6-E,還有iEV7的研發,后續的產品都做了比較完整的儲備。2、銷售區域逐步推廣。新能源汽車銷售與政策緊密相關,一區一策,目前可銷售的城市還不太多,將隨著政策的變化,成本的優化,我們逐步擴大銷售區域。3、現在是所謂新“三高”時代,高鐵、高速擁堵、高速互聯時代,模式創新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非常有意義,而且具備很多基礎。在分時共享、政府工作改革、景區等方面都將得到新的應用,緊密抓住新能源發展總的戰略方向。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