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智能制造“4+1”,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是這么看的

時間:2016-09-1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9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做客中國政府網“高端訪談”,詳析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并用貼切比喻解答網友關注的話題。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部署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協同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如何推動互聯網企業構建制造業“雙創”服務體系?如何支持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會在哪些方面出現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新模式?9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做客中國政府網“高端訪談”,詳析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并用貼切比喻解答網友關注的話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做客中國政府網“高端訪談”

一喻:制造業是立國之本

懷進鵬表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體。繼2015年出臺《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后,2016年5月,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把制造業、實體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融合發展的融合推向了一個新高度。推動“中國制造2025”發展、加強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是當下和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中國產業變革、經濟發展和培育新經濟的一個重要舉措。

二喻:找到互聯網+的“焊點”

懷進鵬表示,制造業談“+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界談“互聯網+”是異曲同工的,本質都是為了提振制造業和提升實體經濟能力。從信息技術角度看是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更需要協同制造、商業服務、市場環境以及能夠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形成一個有效的生態系統。從制造業角度看,當制造業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時候一定要+互聯網,因為互聯網提供了一個倍增器、放大器。我們鼓勵互聯網企業進到實體經濟,加快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我們鼓勵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迎接數字化對于工業的再造和重塑,也是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業、中國企業競爭能力的表現。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如何有效地嫁接、找到兩者之間的“焊點”,這對于中國在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結構重構中是難得的機會。

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強國的過程中,要想形成可持續的深度競爭能力,應該注重三種能力建設:一是創新能力;二是人才能力;三是生態能力。創新能力就是看核心技術的掌握以及核心產品的對外依存度,還有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產業和金融資本融合的創新;人才能力就是指領軍人才和工匠型人才對于制造業等實體經濟是彌足珍貴的珍稀資源;生態能力就是指生態環境對整個制造業的發展、技術的創新、人才的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將會在金融政策、財稅政策、人才培養等方面支持好創新能力、支持好人才的成長。

三喻:人工智能期待“殺手锏”應用示范

懷進鵬表示,現在信息領域不談人工智能、不談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金融領域不談區塊鏈好像就落伍了,但人工智能是否能形成產業還需要不斷的關注和培育。一是一個新興技術要成為產業,需要有公共的商業平臺形成這個領域的核心競爭能力;二是有關聯產業,有核心競爭力導入新的內容,同時還有衍生的新的應用內容。我們在關注產業的痛點,或者叫“殺手锏”的應用在哪里體現的時候,會靜下來看到這個行業還需要一個培育期,需要技術的積累,特別是需要通過重大技術應用示范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有關“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文件,也在推動智能硬件和智能軟件的發展,信息產業走向智能信息產業,走向信息產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需要假以時日。現在我們需要做好技術的積累,需要做好產業的培育,特別是通過最佳實踐探索出有利于產業發展和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徑,中國大規模的網絡應用本身就創造和蘊含了重要的智能化的基礎。

四喻:互聯網是變革工具

在推動制造業發展當中,機器換人是社會流行的做法。懷進鵬對此表示,人作為社會主體永遠是不可能被替換的,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要為人的快樂和幸福做努力,所以機器換人只是把一些復雜、重復性或者可以流程化、更有效提高自動化效率的,由機器來做,把人的精力、智力解脫出來,投入新的、更重要的工作。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作為一種平臺,對推動制造業的研發模式、生產模式、組織架構和商業模式的變革起著積極作用。借助互聯網,服裝行業的青島紅領集團、家居行業的尚品宅配、家電行業的海爾集團、手機行業的小米等企業,形成了強大的企業內部和外部互動設計和制造研發的環境,實現個性化的產品提供。中國大飛機,這樣一個龐大的復雜產品,生產廠商國內有幾十家、海外還有幾百家,如果不能通過互聯網和數字化的平臺協同制造,很難想象制造成本、設計成本、推向市場的成本會有多高。有些互聯網公司把制造方、需求方和設計方有效地聚合起來,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的廣泛擴大,又對現有制造業的生產組織和經營模式帶來改變,即從關注產品制造到關心產品到客戶那里,形成全生命周期的關系,這有利于其設計再制造,從而形成一種迭代式的創新。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為企業的活力提升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機會,為社會有識之士和有重要能力的人創造了一個新的平臺,它連接了企業的發展潛力到競爭能力的躍變。

五喻:“雙創”應共同形成社會新生態

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跟“雙創”有什么關系?怎么做才能把互聯網和制造業有效連接起來?懷進鵬表示,一方面,需要挖掘制造業的潛力,要從它的潛力入手,激發它的活力,最后變成競爭力。在中國制造業的未來發展當中“雙創”將發揮重要作用,大企業把設計、制造過程和社會共享,建立開放平臺與合作伙伴有力結合,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不但對企業本身有好處,而且對協同制造的其他企業也有幫助,同時對建立生態也有益處。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要走入互聯網+制造業,就要利用它在服務、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當中的優勢,更好地結合協同制造,也需要建立這樣的平臺,把各種生產伙伴、制造伙伴、金融伙伴融合起來。在設計、制造當中,我們提的“雙創”就是大企業間,包括制造業和互聯網,以及中小企業共同形成社會的新生態。搭建“雙創”平臺是我們解決創新、人才、生態三個能力,培育個性化制造、協同制造和服務型制造三種模式的重要內容,能把全社會有智、有力、有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廣泛的生態環境。

六喻:構建制造業“新四基”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如何筑牢、筑實安全,也是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發展的大問題。懷進鵬表示,國家層面上要積極推動建立國家工業信息系統安全中心,以便在政策、法規,特別是在重大技術和問題發現方面,能夠對行業提供指導和幫助;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需要共同行動,建立有效的防范機制、預警機制;企業要有主體責任,更多關注企業生產的安全、對客戶的安全以及對社會的安全。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智能制造“4+1”,即“新四基”和一個能力。“新四基”就是感知控制硬件、工業核心軟件、工業云和工業大數據平臺、工業互聯網,這是形成新的制造業能力的四個基礎。同時還要增強安全能力,要有數據分析能力,要有防護的能力,要不斷增強預警能力。安全永無止境,技術不斷變化,安全的防范也要不斷變化,提升安全能力特別是本質安全能力,需要通過技術的進步、產業的進步才能筑牢安全的底線。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