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銀監會等部門發布關于推進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商品市場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水平明顯提高,供應鏈管理和平臺化發展成效顯著,多功能、多層級商品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形成一批轉型升級績效較好的百億級專業市場和千億級綜合市場,建設一批平臺化示范市場。
該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智慧物流,鼓勵商品市場依托區位和資源優勢,建設一批商貿物流中心、倉儲基地和配送中心,引進、培育一批服務優質、運作高效的物流企業,完善運輸、裝卸、加工等流通設施建設,加快流通設施標準化應用,提高物流科技水平。鼓勵建立統一規范的物流信息平臺,優化配送流程,提高運行效率。利用新技術新設備,實現物流實時跟蹤和可視化管理,增強物流安全性和精準性。鼓勵商品市場與機場、車站、港口、倉儲基地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加強流通節點銜接,開展多式聯運,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
智能物流就是利用物聯網、傳感網和互聯網,實現貨物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作和高效化的管理,提高物流行業的服務水平,降低成本,減少自然資源和市場資源的消耗。智能物流具有數據智慧化、網絡協同化和決策智慧化的特征,也就是說要實現智能物流功能上的“六個正確”或者“六個適合”,適合的貨物、適合的數量、適合的地點、適合的質量、適合的時間、適合的價格,要物品識別、地點跟蹤、物品溯源、監控和實時協議。
智慧物流價值鏈
智能物流的技術主要有四個方面:自動識別、數據挖掘、人工智能、GIS技術。典型技術就是GPS,幫助物流企業實現基于地理的服務,主要是網點標注,一些物流地圖、片區的劃分、快速的分單、車輛的監控、配送路線的優化和物流運轉過程中形成的數據統計和服務。
自動識別技術。自動識別技術就是應用一定的識別裝置,自動地獲取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并提供給后臺的計算機處理系統。自動識別技術將計算機、光、電、通信和網絡技術融為一體,與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技術相結合,實現了全球范圍內物品的跟蹤與信息的共享,從而給物體賦予智能,實現人與物體以及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溝通和對話。
物流裝備技術。智能物流裝備主要包括物流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倉庫、輸送、揀選、搬送、配送系統。根據目前統計的數據,我國智能物流設備市場的容量到2014年已經達到了496億,增長了28%,2015年已經達到684億,預計到2018年智能物流裝備市場容量將達到1360億,年增速將超過20%以上,這為物流裝備市場提供了很大的發展機會。
資本市場中,永利股份傳統主營業務為輕型輸送帶,在國內擁有眾多優質客戶,是順豐速運在國內唯一的輕型輸送帶供應商。2014年以來,公司通過多次并購切入模塑和智能分揀領域,由單一的輕型輸送帶業務轉型為新材料輕型輸送帶、高端精密模塑產品以及智能化分揀系統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
音飛存儲專業從事倉儲貨架的生產和銷售,是國內較大的倉儲貨架供應商之一。自音飛有限設立以來,公司已承接了萬余項倉儲項目,為蘇寧電器、中國移動、上海通用、昆明昆船、唯品會等眾多知名企業提供產品與服務,市場占有率較高。公司產品包括一般貨架、特種貨架、閣樓式貨架、立體庫高位貨架和自動化系統集成五大類,廣泛應用于電子商務、醫藥、煙草、電力、圖書、機械制造、汽車、飲料、食品、冷鏈物流、日用百貨、第三方物流等各行各業,應用領域十分廣闊。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