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家電進入人工智能新階段

時間:2016-09-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60年來,人工智能歷經兩起兩落后,今天正步入其第三次高速發展階段。

1956年的夏天,一場在美國達特茅斯(Dartmouth)大學召開的學術會議,多年以后被認定為全球人工智能研究的起點。同樣是夏天,60年后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電視在北京發布,全球家電業由此進入人工智能時代。

60年來,人工智能歷經兩起兩落后,今天正步入其第三次高速發展階段。“我認為人工智能此次興盛之后不會再遇冷,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一樣,將成為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資源,融入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目前正在美國西北大學人工智能專業攻讀博士的長虹技術中心副總經理展華益指出。

在展華益看來,人工智能與家電垂直業務融合,是未來IOT時代智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長虹7月28日發布的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電視,只是人工智能家電產品的“冰山”一角,未來將有“無窮大”的想像空間,全速驅動家電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更好的服務人們生活。

大數據鋪路人工智能應用不再“昂貴”

翻閱人工智能發展的歷史路徑,其兩次“遇冷”都與較高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成本,以及應用推廣成本過高而被迫“中斷”,因為缺少實際應用價值和商業變現能力,令無數對人工智能充滿夢想和期待的科學家無比沮喪,每次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可喜的是,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全面普及,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等相對廉價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涌現,人工智能應用推廣成本開始大幅降低。加之微軟、IBM等科技巨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開源,可以讓更多人工智能創業者加入其中,打造人工智能共享生態圈。包括我國智能語音技術領域的“國家隊”科大飛訊,也大量開放其語音技術和平臺,開發合作伙伴超過5000家,在提供基礎語音平臺的同時,與不同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協助合作伙伴進行人工智能產品定義。

此次長虹人工智能電視的成功推出,也受益于此。在人工智能的認知層面,長虹與科大飛訊緊密合作,推出了自主研發的Ciri+語音平臺,實現以人為中心的高效語音交互協同及語義識別與理解。在人工智能的決策層面,基于長虹近年來智能戰略轉型帶來的“海量”智能終端和物聯網大數據平臺,以及一系列神經網絡算法,使電視具有了自適應、自學習和自成長的能力。人工智能電視會隨著用戶使用的時間增長,自動記憶、分析和推薦“主人”的喜愛,更懂用戶的個性需求,即便用戶只是下達相對“模糊”的語音指令,也能為用戶推薦其需要的內容和服務,繼安卓智能電視、語音智能電視之后,以長虹人工智能電視誕生為標志,全球智能電視正式步入人工智能時代。

長虹相關負責人坦言,“我們推出的人工智能電視不是跨行業的寬泛的大人工智能系統,而是將人工智能與黑電垂直業務進行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與家電的融合上,我們只專注于我們需要的領域和應用層面,在全球開放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找準自己的位置。”

據悉,長虹早在2012年就開始啟動人工智能的基礎性研究工作,目前已在傳感器模組開發應用、語音識別芯片開發應用、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及應用、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技術研發應用、工業機器人及工廠自動化技術研發及應用、家庭服務機器人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政研產協同人工智能迎來最好時候

隨著越來越多人工智能產品的誕生,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參與其中,使人們意識到,人工智能時代真的來了,而其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政府、科研院所及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發展上達成高度一致。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攜手科技部、工信部等出臺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更明確指出,推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創新,力爭在2018年形成千億元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更早時候,美國、日本、歐盟等先后出臺了扶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規劃方案與政策。

以AlphaGo戰勝李世石為拐點,人工智能步入投資熱潮。除微軟、IBM等國際巨頭追加投資人工智能外,在國內,百度、騰訊、阿里、京東等都加大了人工智能投資力度。最近,百度成立專門的風投公司關注人工智能,并首期設立投資基金2億美元;京東則與NVIDIA成立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不僅互聯網公司加碼人工智能,傳統家電企業也在密切關注與跟進,上月中旬,長虹與國際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巨頭ABB達成戰略合作,在成都共建工業機器人聯合實驗室;美的則成功收購德國機器人企業庫卡。

不論政界、企業界,還是科研機構,人們都把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最近,還傳出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山世光博士已創辦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消息。各領域的跨界融合,在人工智能歷經一甲子之后,迎來了第三輪發展黃金期。“人工智能是移動互聯網之后的又一風口,是物聯網產業極為重要的應用方向之一,其對傳統產業的顛覆才剛剛開始。對于長虹來說,我們已經具備人工智能配套的技術、產品定義、智能制造及系統運營的能力。未來,長虹將推出更多人工智能家電產品。”長虹相關負責人日前透露。

與單純專注于產品的智能化和人工智能不同,長虹更加注重物聯網生態下的“環境智能”。展華益表示,人工智能是通過機器詮釋、表現人類的智能,它的重點在于將任務處理得和人類一樣好,這不僅將解決高昂的人工成本,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機交互界面、特殊任務處理等方面的體驗,而機器實現這一過程,便需要機器學習。以長虹人工智能電視為例,長虹大數據平臺對旗下智能電視500萬終端用戶數據進行采集與分析,進行全景用戶畫像,覆蓋用戶短期興趣及長期偏好,從而構建流程可視化、結果可追溯的個性化推薦平臺,通過持續的推薦效果反饋、模型優化和產品迭代,真正實現推薦的自學習和可成長。

“也就是說,在物聯網生態、大數據及云端等的支撐之下,人工智能的功能和用戶體驗能表現得更優異。在互聯網、物聯網及大數據、云計算等的支撐之下,人工智能才能更加快速融進人們的生活,帶來智慧家庭、智慧社區乃至智慧城市的便捷體驗。”展華益強調,今天的互聯網已經成為了基礎性的社會資源,在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物聯網的規模遠遠大于今天的互聯網。除了接入現有的互聯網設備外,未來的物聯網還將接入大量機器對機器、機器對家庭的網絡,實現大規模個性化產品定制。可以說,在復雜而龐大的物聯網環境下,人工智能將成為整個物聯網的關鍵組成部分。

60年一輪回,人工智能產業再一次站在了起跑線上。分析人士指出,政研產的全產業鏈協同,各方資源的匯聚,將加速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究和應用推廣,以家電長虹為代表,人工智能家電已經近在眼前。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