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光伏補貼資金缺口大 融資渠道正走向多元化

時間:2016-09-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再創新高,累計約410億元,其中光伏發電180億元。

日前,中銀證券—深能南京電力上網收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以下簡稱“深能南京”)在深圳正式掛牌上市,募集規模為10億元,存續期5年。該專項計劃不僅是國內光伏行業的首單資產證券化產品,同時也是資產證券化支持綠色產業的一個重要成功案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光伏行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是融資成本較高,融資渠道單一。以太陽能發電等行業為代表的綠色產業,具有現金流穩定性較高、資產期限相對較長的特點,符合資產證券化對于基礎資產現金流的相關要求,是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理想行業,此次深能南京的資產證券化是破解光伏融資難題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光伏補貼資金缺口達180億元

光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自2013年以來能夠實現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巨額的財政補貼。

但是近年來光伏補貼拖欠愈發嚴重。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再創新高,累計約410億元,其中光伏發電180億元。

雖然2015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上調4厘至0.019元/千瓦時,預計可多征收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190億元,但僅能彌補一部分補貼拖欠費用,無法覆蓋目前累積的補貼缺口,更難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所提2020年光伏發電1.5億千瓦發展目標所需的補貼資金規模。

晶澳太陽能董事長靳保芳表示,可再生能源資金補貼如果長時間被拖欠,將會導致發電企業資金流轉不暢、財務成本增加,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和經濟效益,間接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

就目前而言,光伏行業要想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還是需要有大量資金的投入。如今在補貼被大量拖欠的情況下,融資就是獲取資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

然而目前對于光伏行業來說,融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雖然光伏行業出現回暖,企業逐步扭虧為盈,但是國內光伏龍頭企業在2013年后相繼出現債務違約,目前一些企業通過債務重組解決了企業債務問題,但卻已給金融機構貸款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再加上目前光伏行業發展“大者恒大、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使得已經陷入債務違約困境的企業很難扭轉頹勢,行業不良貸款率并未獲得根本好轉。

據相關部門初步估計,截至2015年底,光伏行業平均不良貸款率達7%左右,有的銀行甚至高達28%~29%,遠高于1%左右的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過高的不良貸款率直接影響光伏制造業的評級,導致銀行貸款限制增多,企業融資普遍困難。

記者還了解到,現在我國多數光伏企業融資成本在8%左右,部分企業甚至高達10%以上,而境外融資成本多在3%~5%左右。高額的融資成本使得我國光伏企業成本高企,大幅侵蝕企業利潤,嚴重制約光伏制造業的技術改革和新技術產業化。

低成本融資的重要途徑

“光伏行業資產證券化為光伏企業開辟了一條低成本的融資新途徑。”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的相關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實體經濟中的項目投資回報率無法暢通地傳遞至投資人,風險也有疊加。而資產證券化過程,將項目直接關聯至投資人,項目風險打包整合獨立管理。實現風險收益相對透明與可控,風險并不會在融資人主體上疊加,從而降低融資成本。

以企業資信BBB,資產資信AAA為例,如果融資期限為3年,通過資產證券化融資的年利率一般為5%~6%,而銀行通過貸款的年利率則達到8%~9%。

這次深能南京在深圳掛牌上市給光伏行業資產證券化開了一個好頭。

其實國內綠色資產證券化早有先例。如興業銀行2014年發起的“興元2014年第二期綠色金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是國內首單綠色金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該項目為興業銀行釋放了近35億元的綠色信貸規模。

2015年以來,中國證監會積極研究并創新綠色金融的發展機制,陸續推出了一批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在推動綠色金融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據了解,2015年共有5單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占全體融資項目的約10%。包含了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生物質發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光伏電站收益權等方面。

如今綠色資產證券化創新已拉開序幕。

如2015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于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和與之配套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對綠色金融債券和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行主體、條件、監管、信息披露等予以明確和規范;2015年12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綠色債券發行指引》,明確綠色債券的支持重點,實施簡易快速審核,并調整準入條件;2016年3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通知開展綠色公司債券試點,其中包含了綠色資產證券化。

上述利好政策措施為國內光伏企業的大規模融資增加了政策砝碼。我國光伏行業資產證券化雖然處于初期探索階段,但是隨著政策的完善和市場的推動,光伏行業資產證券化將會成為其低成本融資的重要途徑。

融資渠道正在走向多元化

目前宏觀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使光伏行業的中小企業陷入了融資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若不借助融資,企業將會面臨生存困難甚至倒閉;另一方面即使企業融資成功,高額的利息支出也讓企業備感壓力。除資產證券化之外,光伏行業各大企業還在尋求更多的融資渠道。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員紅煒表示,目前國內光伏市場融資渠道非常單一,主要依賴政府補貼和銀行貸款,一旦補貼不到位或貸款未獲批往往步履維艱。在金融創新和資本市場方面,應該加速網絡金融產品和股權類融資產品的創新。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給融資不易的光伏產業帶來了希望,諸如綠能寶、光伏寶之類的光伏理財產品開始受到人們的追捧。其中綠能寶推出了30多個與融資租賃相關的電站項目,產品的年收益率大致在7.5%~12%之間,比儲蓄收益率要高,深受投資者歡迎;“易卡充(充電樁)”項目一面世則被搶購一空,投資一個“易卡充(充電樁)”需1.5萬元,保底收益6%。

另外YieldCo模式最近也比較受關注。所謂YieldCo是一種收益導向的融資模式,其創設的核心目標是募集低成本資金。以美國公司NRGYield公司采用YieldCo模式來看,其母公司通過55.3%投票權實施控制,同時獲得資產55.3%的收益,YieldCo則將其享有的資產44.7%收益傳導給公眾股東。

據了解,2015年4月27日,協鑫新能源正式向高盛集團發行本金總額1億美元的3年期零利息可換股債券,這成為國內及亞洲第一個YieldCo。此外,阿特斯、保利協鑫、海潤光伏等企業也在積極采用這種新的融資方式。

近年來比較火熱的光伏互聯眾籌也是創新的融資方式之一,所謂光伏互聯眾籌是通過互聯網方式發布光伏電站項目并募集眾多非金融機構資金參與光伏電站的建設。2014年招商新能源集團旗下聯合光伏推出1000萬元以光伏電站為投資方向的眾籌產品,被認為是國內光伏電站和互聯網金融的第一次牽手。

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表示,這些新的融資渠道大都是剛剛興起,大規模地被光伏企業采用,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這些新的融資方式未來將成為光伏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對破解光伏行業的融資難題將起到重要作用。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