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一觸即發” 市場精準布局引爆智能紅利

時間:2016-09-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科技和產業正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們應該以推進“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為契機,加快相關規劃與政策的落地,釋放智能紅利。

作為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關鍵技術,人工智能將日益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引擎,必將深刻影響國際產業競爭格局。當前,人工智能進步顯著,硬件設備、產業場景都蓄勢待發。

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科技和產業正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們應該以推進“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為契機,加快相關規劃與政策的落地,釋放智能紅利。

三大“神助攻”推動人工智能前行

很多人認為,經過多年的積累,人工智能技術已處于爆炸式增長的前夕。深度學習算法、高質量大數據與高性能計算資源,這是令人工智能技術研發驟然加速的三大動力,推動著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向人們工作與生活,也推動著相關技術孵化和裂變出越來越多的精彩應用。

首先,深度學習算法其實就是推理算法與機器學習算法的結合。典型的深度學習模型往往需要架設出層次很深的神經網絡,通過強化模型的復雜度來提升機器的學習能力,而模型復雜度又需要增加模型寬度(即隱性神經元數目)與增加模型深度(即隱層數目)。

其次,研究者還必須不斷提高數據規模與質量,來增強機器的學習效果。以過去幾個月來名聲大噪的AlphaGo為例,這個圍棋程序借助對人類六至九段棋手的16000次對局分析獲得了3000萬個布點數據,并將這些數據用來訓練其“策略網絡”。

其三,高性能計算資源亦不可或缺。Elo評分法是由美籍匈牙利裔物理學博士阿帕德·埃羅創建的對決類比賽選手水平評分方法。

由這三大動力推動,未來人工智能不僅會成為各行業有遠見的企業的標配,更會是信息技術產業的主流與傳統行業升級、轉型和變革的關鍵。而算法、大數據、計算資源不僅構成了人工智能的堅實支點,還將成為現實中我們構建通往全新的“智能”之路的能量之源。

人工智能全面爆發將與產業場景深度融合

移動互聯網紅利面臨消退、人工智能方向初露端倪以及人工智能60年帶來的產業爆發期這三大趨勢昭示人工智能紅利時代來臨,而人工智能的全面爆發帶來的將是全智能產業鏈的不斷融合發展。

人工智能推動智能家居實現跨越式發展。智能家居的應用場景起步較早,市場快速增長。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加快了智能家居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目前許多公司已經推出了相應的智能家居產品。

人工智能成為汽車大腦,無人駕駛未來已來。當前,汽車業巨頭和科技型公司紛紛進入無人駕駛領域,傳統汽車巨頭紛紛向駕駛智能靠攏,而科技型公司則更直接的切入無人駕駛領域。預計到2025年,車內人工智能系統的數量將從2015年的700萬臺增加至1億2200萬臺。

人工智能為金融科技注入活力,引領行業發展新方向。金融行業與人工智能結合引發了一波智能投顧的熱潮。這股浪潮來自硅谷的Fintech企業,包括Betterment、Wealth-Front、PersonalCapital等新興公司以及老牌投資服務公司嘉信理財等。

人工智能提升分析能力,助力完善智能安防系統。安防系統每天產生的海量圖像和視頻信息造成的信息冗余問題催生了帶有AI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在安防領域的應用。融合了AI技術的智能視頻分析具備對圖像視頻進行自動分析、識別、跟蹤、理解和描述的特點,近年來被業內普遍看好。

人工智能發力醫療,帶來康復機器人的春天。在智能醫療體系中,康復醫療產業方興未艾。據估計,2015到2020年,康復機器人市場將由0.43億美元增長至1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11%。

企業布局人工智能找風口不如找關口

當前,人工智能領域正呈現出一系列新動態,如投資并購密集化、人工智能應用普適化、人工智能服務專業化、基礎平臺開源化、社會影響大眾化等等。從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上看,智能機器人、認知專家顧問、機器學習、自動駕駛汽車等人工智能熱門技術正處于“期望膨脹期”,那么隨后就可能進入“幻滅期”。因此,熱潮之下尤其需要冷靜思考,切忌對人工智能期望太高。

人工智能切忌跟風。找風口不如找關口,即尋找發展的瓶頸,突破瓶頸就能夠開創新天地,搶占先機,引領發展。要不忘初心,回歸人工智能的本原,也就是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探尋智能的本質,并研制出具有類人智能的智能機器。此外,還要苦練內功,重視前沿基礎理論研究。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