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乘勢電改 新能源產業拐點將至?

時間:2016-09-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宏觀經濟增速整體放緩,也拖累了全社會用電增速,各地不斷出現棄風電、棄光伏發電和棄水電現象,福建甚至出現“棄核電”。

當前全國各地不斷出現棄風、棄光和棄水電事件,這也從一個方面印證了部分地區新能源產業的尷尬。宏觀經濟增速整體放緩,也拖累了全社會用電增速,各地不斷出現棄風電、棄光伏發電和棄水電現象,福建甚至出現“棄核電”。此前新能源“過熱”投資所隱藏的問題,正逐漸暴露。新能源電力裝機過剩,消納難題不斷凸顯。

乘勢新一輪電改彎道超車新能源產業拐點將至?

2015年11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6個電改“9號文”配套文件,標志著2015年3月頒布的電改“9號文”進入實施階段,將為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加快電力綠色低碳轉型形成新的驅動力和制度保障。

長期以來,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緩慢,電價和發用電計劃由政府確定,雖然推動了電力供應持續增加,但也導致傳統電力粗放式發展道路、規模擴張式經營模式、與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矛盾日益尖銳,近年來嚴重限制了水電、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并網消納和持續健康發展,導致每年棄水、棄風、棄光限電量達到數百億千瓦時。

“9號文”明確指出,我國電力行業發展面臨一些亟需通過改革解決的問題,特別是交易機制缺失,售電側有效競爭機制尚未建立,發電企業和用戶之間市場交易有限,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完全形成,有的配套改革政策遲遲不能出臺,使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面臨困難,無歧視、無障礙上網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現象時有發生。

建設過快消納能力不足

與此同時,我國風電、光伏裝機容量雖已成為全球最大,但棄風、棄光問題始終存在,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區棄風、棄光問題愈加嚴重。專家認為,棄風、棄光率居高不下問題的根源在于電源建設過快而消納能力開發不足,需要進一步優化新能源的布局結構,同時推動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減輕下游的消納壓力。

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受上網標桿電價調整影響,2016年上半年光伏發電迎來小高潮。截至2016年6月底,西北電網風電及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合計已達5937萬千瓦,占全網總裝機容量的29.7%。與此同時,新能源消納壓力不斷增加,今年前六個月,西北電網棄風電量155.3億千瓦時,棄風率高達38.71%;棄光問題最嚴重的是新疆,棄光率高達32.4%。

專家認為,用電需求增速放緩,消納市場總量不足是造成當前大量棄風棄光的主因。同時電源結構不合理,電網調峰能力不足;外送通道建設與電源建設不匹配,電網送出能力有限;電網存在薄弱環節,部分區域受網架約束影響消納也助長了棄風棄光情況的發生。

基于此,推動電源投資結構優化是解決棄風棄光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一直以來,我國集中式電站發展迅猛,而“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分布式電站建設推進緩慢,這也加重了市場消納的壓力。以光伏為例,光伏地面電站產生電能多的時間段是太陽能最為豐富的白天,也是工業用電高峰,可以通過調峰手段,鼓勵就地消納。在政策方面,可以適當控制棄光現象嚴重地區地面電站的配額,鼓勵分布式應用方式。

新能源消納頑疾待解

在電改提速的背景下,新能源發電的消納問題成為焦點。畢竟,只有最后把電力消化掉才有利潤。

在9月7日發改委的批復中,棄風、光問題嚴重的甘肅就提出,將“積極推進跨省跨區電力直接交易,適時展開現貨交易”,希望借此消納該省嚴重富余的電力電量。新疆則在電改方案中提到:要建立電力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改革不同種類電價之間的交叉補貼,研究探索電價交叉補貼額度平衡補償機制。

不過,對于跨省跨區的電力交易方式,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并不看好。林教授進而指出,目前不僅西北地區存在電力過剩問題,放眼全國,整個電力市場的需求都是比較疲軟的,跨省份交易或存在無人接盤的操作困難。

“新能源可以說一直沒有參與過市場競爭,因此在電改中的前景尚不明朗。”林伯強分析指出,如果完全市場化,相較于火電、水電來說,成本高的光伏發電肯定會被擠出市場。因此,國家是否會再采用配額、價格補貼等形式對其提供支持,目前還沒有明確結論。

“采用配額、補貼等方式不是不行,但關鍵是要盡快探索出一個市場化的交易體制。”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馮永晟分析道,在西方的電力結構中,采用配額的手段進行調節成效顯著,但在國內就效果一般。新能源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場機制的理順,再給予必要的政府補貼。在健全的市場機制下,補貼、配額的調節手段才能真正有所作用。

“溫室花朵”競爭謀新局

此外,不斷完善新能源運營技術體系和降低裝備制造成本是促進新能源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國家電網總經理助理杜至剛指出,“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開展新能源研究課題205項,其中國家級新能源領域重大課題51項,并建成國家風光儲輸、浙江舟山柔性直流等20余項新能源科技示范工程。同時,國家電網與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等知名研究機構簽署合作協議,深化新能源關鍵技術研究。

通過科技攻關和標準規范,有效解決了風機低電壓穿越、新能源集群控制等一批影響新能源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過去5年,國家電網公司調度范圍內風電、太陽能發電持續快速增長,裝機容量年均分別增長33%、178%,發電量年均增長28%、220%。

隨著技術條件不斷成熟,新能源發電成本也在逐年下降。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6月15日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太陽能光伏的用電成本將比2015年下降接近60%,槽式聚光光熱發電成本將下降37%,塔式光熱發電成本將下降44%,陸上風電成本將下降26%,海上風電成本將下降35%。“在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實現平價上網的速度和進程,肯定會大大加快和縮短。”李仰哲說。

“多晶硅和其他原料成本的下降,以及電池組件轉換效率的提升,今年上半年組件制造成本同比降幅超過18%。”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高紀凡說,過去5年間,我國光伏系統裝機價格降幅超過60%,“今年上半年,受組件、逆變器價格進一步降低影響,西部地區裝機成本已下降至6.5元/瓦至7元/瓦。預計到2017年會再下降15%,這將會使某些地區的千瓦時電成本下降至低于0.07美元”。由此,“十三五”期間新能源前路如何,不妨拭目以待。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