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國家對于智能交通產業的支持與引導顯著,但發展依然緩慢,痛點難除,嚴重制約了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的進一步前行。政府、企業、群眾應三方協同,推進我國的智能交通產業突破。
從近兩年來國家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對于智能交通產業的支持與引導是顯著的。首先,推動智能交通產業持續發展的根本性政策是國家持續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它為智能交通保持巨大需求態勢起到基礎性作用;其次,數據開放、“互聯網”等為行業重組、甚至洗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催化作用。第三,PPP政策引導或將引導社會資本對智能交通行業巨頭顯現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智能交通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國家政策的推動并沒有起到顯著的效果。智能交通發展的需求有哪些?制約其發展的痛點在哪里?
從傳統業務領域來看,目前智能交通最大的需求是公共交通和停車服務。我國絕大部分城市交通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過分倚重自駕出行,公交出行比例進展25%左右。面對十分有限的城市交通資源供給的可調配空間,發展公共交通、提高群體出行效率是優化交通體系的重點方向之一。另一方面,城市中處處顯露的停車服務矛盾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又一大痛點。整合停車資源,提升停車服務水平,優化停車資源利用效率必定是優化交通體系的另一個重點方向。
從信息技術角度觀察,以下三個方面同樣是目前智能交通領域存在的迫切需求。第一,整合交通大數據構建綜合交通信息中心,基于數據智慧和系統智慧提升政府職能部門決策能力,面向社會需求提供信息共享服務;第二,構建綜合交通協同管控平臺,在職能部門間發揮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管控效力;第三,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更貼近車生活的交通信息服務,更進一步發揮交通信息服務在破解交通困局中的優勢。
然而,在各個需求之所以迫切且長期存在,必有其根深蒂固的緣由。在整個交通生態鏈上,最大的痛點在于交通管理體制尚未貫通,體現為:掌握在職能部門手中的交通數據不能有序開放,區域綜合交通協同在體制缺失的狀態下難以施展。第二痛點在于大數據開發共享技術模式尚未形成共識,推進和落實有待實踐探索。所以就物聯網的垂直行業之智能交通,政府的職能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當然這離不開企業技術與產品的支撐,群眾出行的配合。相信,在政府、企業、群眾三方的協同下,我國的智能交通產業將會有更大的突破,群眾的出行也將更加舒適、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