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力帆汽車對外公布稱,將投資7.2億元用于智能新能源汽車能源站項目,為新能源車進行換電操作,采用“換電機器人”可實現三分鐘內換電。該項目建設周期10個月,建成后每個能源站滿足約2000車次新能源汽車的充換電配套。
在2015年上半年,力帆汽車宣布定向募集資金52億元,核心方向就是投向換電模式的新能源汽車。隨后力帆還提出了“823計劃”,即平均行駛100公里耗8度電、百公里平均油耗小于2升、換電時間少于3分鐘;并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20款新能源汽車。
據了解,目前投入換電車型的企業不單只有力帆汽車,像北汽新能源公司、眾泰汽車、廣汽客車、上汽集團等也都正在進行探討。
關于這個充電還是換電的爭論已挺久了。2010年,關于電動汽車在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上究竟應該選擇充電還是換電的技術路線,國家電網從當時的基礎設施狀況出發,特別考慮到北京等特大城市經常性大型活動對電動汽車的需要,國家電網確定了以“換電為主,插充為輔,集中充電,統一配送”的基本思路。
可并不如愿,截至2013年底,國網已建成的充換電站400座,交流充電樁1.9萬臺,投資巨大,但幾乎沒有產出,大量換電樁空置。
因此,有業內專家坦言說出相應問題:其一換電站建設成本太高;其二各個企業的電動車技術標準不同,電池標準也是千差萬別;其三很多車企不愿意共享技術標準,使得換電為主的模式在超出一個車企范圍之外就根本無法實際運行。
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一直以來因充電時間長,續航能力差,被認為是阻礙其普及的重要原因。那么這換電模式是否能解決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長及續航力差呢?
據悉,北汽新能源開發的C50EB換電出租車換一塊充滿電的電池僅需要3分鐘,換一次電可以運營200公里。可以實現出租車的雙班運營,提高出租車公司的效益。同時,利用加油站場地資源建設換電站,也解決了換電設施建設場地資源問題。
對于換電模式,業內普遍認為,該模式不但不需要車主再為電池的壽命和質量擔憂,還可以集中使用后半夜的“垃圾電”進行充電,節約能源資源,降低充電成本,而專業的充放電管控也可以大幅提高電池使用壽命。
大力推廣換電模式是解決出租車電動化運營的最佳途徑。至于充電還是換電,具體還是要看企業具體怎么去做,權衡經濟效益和成本,真的不能一概否定或肯定。
(本文綜合騰訊網、慧聰網、每經網、鋰電網,由中國傳動網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