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國產機器人和國外差距之大 一定是核心零部件之過嗎?

時間:2016-08-1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工業機器人成本中,精密器減速機、控制器、伺服系統以及高性能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大部分依賴進口,成本占到整體生產成本的70%以上。采購核心零部件的成本遠高于國外同款機器人整體售價,這讓國內企業很難在國際競爭中勝出。

當前,國產機器人與外資品牌差距懸殊已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品牌影響力方面,國產品牌皆不盡人意。

面對這一尷尬局面,不少業內人士將其歸咎于核心零部件的問題。

的確,在工業機器人成本中,精密器減速機、控制器、伺服系統以及高性能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大部分依賴進口,成本占到整體生產成本的70%以上。采購核心零部件的成本遠高于國外同款機器人整體售價,這讓國內企業很難在國際競爭中勝出。

用同樣的零部件還有差距,怎么說?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有部分廠家,縱然國產商用的是外資進口的零部件,但做出來的機器人還是和國外品牌差距巨大。

“拿減速機來講,同樣的零部件,國外做出來的機器人可以在長時間的運轉里面保持一定的速度及精度,但國產的機器人運轉一定時間之后速度就慢下來了。”深圳市華盛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華榮說道。

另一方面,巨輪(廣州)智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煜俊博士也指出,哪怕是用同樣的零配件,在組裝和設計理念上也會不同,可能國外已經升級到第幾代的公工藝設計了,但國內還是沿用國外第一代的產品工藝理念,這就好比體操隊的全能選手和單項選手一樣,一個是簡單的機械手臂,只會幾個動作,另一個是全能選手,什么都會做,而且做得快,精度還更高,這就是差距。

一個完整的機器人,是綜合計算機、控制論、機構學、信息和傳感技術、人工智能、仿生學等多學科而形成的高新技術,其中包含了力感知、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機、機器視覺、核心算法、工藝技術等諸多因素,將國內外機器人品牌產生的差距完全歸結于核心零部件的問題,似乎不太合理。

差距這口“鍋”不能單讓核心零部件背

金石機器人常州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純一認為:“發展起步晚、國內對機器人的認知不全、在應用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等問題都是當前國產機器人市場存在的問題,單單說是核心材料的問題,是不全面的,這些問題一定是環環相扣的。”

就發展起步而言,以安川為例,其已經歷經101載風雨洗禮,在產品開發方面已經擁有諸多經驗,據安川機器人事業統括部、技術統括部長廣田博康表示:“安川的機器人產品壽命一般在15年,而中國機器人廠商研發的產品一般壽命較短,另外,在系統開放方面,安川的整條產品線全部由自己來做,或者跟零部件廠商合作共同研發,而中國則是由多個廠商來協同完成的。”

發展起步晚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就意味著國產機器人廠商對于機器人整體的認知起碼晚了幾十年的時間。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認知的過程,中國已經落后外資企業那么多年了,在認知上肯定也是不全的。現在很多機器人企業可能知道機器人進來了就可以用了,但對于實際操作尚未完全摸透。“王純一進一步表示,這就導致在應用上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不能夠提出完整的解決方案,從而也不能達到用戶的具體需求。

巨輪(廣州)智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煜俊認為,認知方面的差距還體現在應用市場方面。

他說道:“比如涂裝和焊接領域,國外已經有相對成熟的應用市場了,但在國內,還存在著用戶不接受的狀況,因為他對這些東西完全不理解。”

顯而易見,空間上的差距,必然導致很多東西產生脫節,比如技術。

“在編碼器方面,目前日系電機采用的是光電編碼器,是通過在碼盤上刻線來計算精度,所以精越度高,碼盤就會越大,編碼器體積越大,并且精度也不是連續的。而歐式電機一般采用磁電式編碼器更具抗震、耐腐蝕、耐污染、性能可靠高、結構更簡單,并且可以做到體積很小,精度高,耐溫高于一百度。而國產主流編碼器還只是處于低于20位絕對值編碼的水平。”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新時達,002527)研發中心總監張敏梁博士說道。

深圳市大族電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廷還提出了投入成本大以及人才緊缺問題也是導致差距拉大的觀點。

他表示,自動化的初衷是要通過機器人替代人工勞作,從而降低人工成本。目前來看,中國還沒有完全進入到用機器人來提高生產效率的時候,由此倒逼了人工成本愈來愈高。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大多企業進行機器換人,無不是提升企業生產率和降低成本。但問題是,在導入自動化之前,需要引進大批的機器人,短時間內尚且無法提升生產效率的前提下,購買或者進行機器人研發生產的成本必然增加。

在此條件下,盡快攻克技術難關,提升機器智能化程度,企業才能快速回本。遺憾的是,技術型的“解扣”人才,國內的現狀是——匱乏。

“機器人的關鍵技術是一個非常細化的東西,這其中包含力學、運動控制、傳感器等軟硬件,要想完全弄懂弄通所有的程序步驟,可能需要3-5年的時間,中國的自動化程度本就不高,尖端人才當然少之又少。”李玉廷說道。

據悉,目前在技術人才方面,國外已經了較多擁有成熟經驗的人員,在解決辦法以及研究新一代之智能機器人方面自然優于國內。這也就是眾人常說的,當國外已經開發出新產品的時候,國產機器人還在復制他們上一代產品的門道。當然,這既是調侃,同時也是現狀的真實倒影,這其中拉開的差距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一方面,近幾年以庫卡、安川、ABB、發那科、電裝、川崎等外資品牌為首的企業,皆通過在國內建立子公司以及辦事處的形式“駐扎”中國。而這,也正拉大國內外之間的差距。

“以弧焊機器人為例,前幾年外資品牌的價格一臺十幾萬塊,這個時候國產弧焊機器人7-8萬左右的價格還稍微有些優勢,但近兩年,外資品牌為了快速切入中國市場,也在不斷地降價,價格可能只比國產的貴1-2萬,在產品性能相對等的情況下,用戶肯定首選外資品牌。”歡顏自動化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朝暉說道。

歸結起來,從宏觀到微觀,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物,實則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國內外機器人差距之大這口“鍋”單讓核心零部件來背,有點不太合適。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