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把生產線變成自動化生產就是工業4.0?最近工業4.0被喊得震天響,很多人只知道將自動化導入生產是工業4.0的必備要素之一,可是卻不曉得到底工業4.0的真正精神是什么?
其實工業4.0指的是工業革命4.0,而自動化其實早已被歸類在工業3.0之中,所以工業4.0至少得是自動化的進階版。
下面就先把這四次工業革命的大概分類如下:
工業革命1.0:以機械取代手工,以蒸氣、水力當動力取代人力或獸力。
工業革命2.0:使用電力,生產線推動大量生產。
工業革命3.0:使用電子設備級信息技術(IT),導入自動化生產。
工業革命4.0:從需求出發,智能制造與生產。
所以工業4.0的真正目的其實隱含了TimetoMarket(縮短設計時間)與ProductiononDemand(隨需生產)兩個概念在里頭。
想象今天有個客戶說想要10,000支玫瑰金的iPhone6S手機,業務接單后生管馬上由系統確認材料狀況,系統回報A廠有4,000個玫瑰金的機殼,B廠回報只有1,000個玫瑰金的機殼,這樣總共還缺了5,000個玫瑰金的機殼怎么辦,系統馬上又連到了機殼供貨商的系統確認新機殼交期,可是庫存只有2,000個,還不足3,000個,系統馬上又查詢半成品(WIP)有10,0000個原本土豪金的機殼還未上色,而且土豪金的訂單并不是很急,于是系統馬上撥出3,000個機殼,改成玫瑰金的顏色,交期3天內就可完成。
以上就是工業4.0所要達成的目標之一,通過各個系統的大數據相連達到信息互通以符合客戶的需求。再衍生到生產線就變成隨時可以變換不同的產品生產,其方法就是讓所有的生產設備自動化,而且還要將其全部互相聯機到系統,接受系統的指令變換工作內容。信息與指示在產品與生產設備之間實時互通,實現生產流程的優化,從而制造出面面俱到的產品。
讀到這有沒有想到什么?
這不就是物聯網(IoT,InternetofThings)嗎?也就是物物相連到天邊,難怪最近物聯網這么紅,以后的世界就是萬物皆可連,讓萬物互相傳遞訊息,由需求者發出執行指令。
而物聯網的世界相信你也不陌生,現在已經有很多科技電影早已經為您模擬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景,例如早上起床時傳感器會自動偵測窗外的陽光是否刺眼,然后自動調整窗簾要拉開多少比率,室內環境是否需要開燈。
穿戴設備也會匯集你前一晚的睡眠數據,以及前一天的飲食記錄,并建議你今天早餐應該喝多少水,吃多少食物。當你邊刷牙的時候,智能牙刷還會提醒你哪些地方還需要再加強,還可以用語音遙控家電,讓咖啡機開始幫你沖咖啡并料理早餐,等你梳洗換裝完畢后,馬上就有早餐及咖啡可以吃了。
回到工業設計與制造生產,作者最先想到的是3D打印機、多軸機器手臂與云端。
3D打印機可以打印出大部分的原型零件(Prototypeparts),可以大大將低產品研發的時程,日后如果有機會打印出大部分可以實用的零件,相信全自動化的產線將不再是個夢,而且是可以從無到有的自動產線。
雖然目前三軸的機器手臂應用最廣也相對便宜,但如果想要完全模擬人手的所有動作還是需要七軸以上的機器手臂,相信日后機器手臂的應用會到處都看得到。
云端與大數據管理絕對是智能設計與生產不可或缺的重點之重,因為沒有數據就一切白談。
所以,你還以為工業4.0只是把生產線變成自動化生產這么簡單而已嗎?
作者順帶來預測一下工業4.0所可能帶來的制造業新趨勢。
隨著工業4.0的發展,大量生產的工廠將會漸漸式微,而且制造廠會往需求端也就是消費者移動。因為隨著零件的取得容易,產品會趨向少量多樣且個性化,而且生產會變得越來越容易,所以大型的制造工廠將會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具有靈活變通的小型制造廠,搞不好又會回到家庭工廠的模式,而且還會完全貼近消費者。
甚至設計與生產將會完全結合,消費者工廠上門者工廠完全講出需求后,業者將需求實體化,并生產出來,而且還得有創意,可以幫客人設計,因為總有些不曉得如何將出自己需求的消費者。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械傳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