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沈陽機床集團孵化建設的全國首批智能工廠,分別在湖北十堰圣偉屹公司和襄陽軸承廠相繼建成投產。據圣偉屹公司董事長鄭建偉介紹,新投產的智能工廠總投資3000多萬元,由沈陽機床集團、ABB機器人系統集成商等四方聯合打造,半年時間就實現投產。依托智能工廠先進制造能力和服務優勢,目前,企業已新增汽車配套產品訂單50多個品種,合同額上億元。這標志著沈陽機床從智能機床產品制造商向智能工廠工業服務商的轉型邁進了一大步。
在全球制造業產業鏈重構的大趨勢下,機床消費市場的變化主導著世界機床工業的再一次整合與重組。不可否認,制造強國理念再次點燃的激情,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機床工業的新一輪戰略布局。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對此表示,打造制造業強國,不僅要看生產的產品是否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更要看生產這些產品的裝備是否是屬于國產的。制造業強國的關鍵還是要看機床裝備能否自給,如果機床還是靠進口,那么制造業強國的內涵就是不夠的。
那么如何把機床行業做大做強,提升制造業強國的內涵?毫無疑問,數控機床是關鍵。事實上,機床裝備的重要性在《中國制造2025》和技術路線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高檔數控機床在制造強國戰略中被確定為十個重點突破領域之一,而且其他九大領域的突破也都依賴機床裝備能否率先做強。資料顯示,高端數控機床的國內市場有數百億元規模,且具有良好的增長性,但這個市場幾乎被國外高端數控機床壟斷,存在巨大的進口替代空間。
面對現狀,中國機床產業尤其是高端數控機床突圍的路在何方?業內人士表示,中低端去產能、高端替代進口、進入機床消費市場,是國內機床產業突圍的三大關鍵路徑。
其中,中低端去產能的推進有賴于企業、地方政府和國家的通力合作,這個過程中的阻力包括地方政府的稅收等利益博弈;另外,去產能后的人員安置,以及高端產能的資本、研發投入,也是需要解決的難題。
而高端數控機床替代進口是國產機床現階段最大的目標和機遇。目前,國內的日發精機、亞威股份、沈陽機床、廣州數控等一些企業已經具有一定的高端數控機床技術積累和生產加工工藝,短板是在加工精度、產品穩定性上與國外存在差距。如果解決了高端數控機床產業化的問題,中國制造與德國工業4.0之間的差距將會顯著縮小。
從整機組裝進入到機床消費領域,是中國機床產業突圍的第三條路徑。盡管機床市場低迷,但機床消費市場形勢頗為良好,機床零部件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也頗為靚麗。有券商研究員表示,“機床市場雖然增速幾近停滯,但機床的關鍵零部件更換市場規模巨大;此外,廢舊機床改造升級的后機床市場也潛力巨大。”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中國數控系統產業發展歷程證明,高檔數控系統的關鍵核心是買不回來的,必須立足自主創新。我們堅信:再經過5-10年的努力,中國家電、手機、高鐵等行業的今天,就是中國高端數控機床乃至整個機床行業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