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探秘德國工業4.0:抗衡美國 壓制中國制造

時間:2016-07-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技術領先和市場領先是德國“工業4.0”的兩大目標。技術領先主要是抗衡美國,市場領先主要是針對中國。

技術領先和市場領先是德國“工業4.0”的兩大目標。技術領先主要是抗衡美國,市場領先主要是針對中國。從這兩大目標之中,我們也可以領略到德國濃濃的憂患意識。

“工業4.0”抗衡美國

“工業4.0”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德國對美國的危機感和極高的競爭意識。CPU、操作系統、軟件以及云計算等網絡平臺幾乎都由美國掌控覇權。近兩年來,Google開始進軍機器人領域、研發自動駕駛汽車;Amazon進入手機終端業務,開始實施無人駕駛飛機配送商品……美國互聯網巨頭正在從“信息”領域加速進入“物理”業務領域。顯而易見,這一趨勢對制造業的破壞性影響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德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所以說,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不予余力地推動“工業4.0”,其實還有其背后的用意——德國政府在未來的科技戰略中之所以最重視“工業4.0”是因為與美國的競爭。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工業可編程控制器等的創新和應用,推動了制造業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的深刻變革。在這一過程中,盡管德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機器設備和裝備制造業,尤其在嵌入式系統和自動化工程領域德國更是處于領軍地位,但德國工業面臨的挑戰及其相對弱項也顯而易見。一方面,機械設備領域的全球競爭日趨激烈,不僅美國積極重振制造業,亞洲的機械設備制造商也正在奮起直追,威脅德國制造商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是德國工業的相對弱項。為了保持作為全球領先的裝備制造供應商以及在嵌入式系統領域的優勢,面對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挑戰,德國推出“工業4.0”戰略,其目的就是充分發揮德國的制造業基礎及傳統優勢,大力推動物聯網和服務互聯網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形成信息物理網絡(CPS),以便在向未來制造業邁進的過程中先發制人,與美國爭奪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話語權。

美國是利用互聯網優勢,向未來制造業進化。德國是基于制造業基礎,向未來互聯網融合。

德國的“工業4.0”戰略詳盡描繪了信息物理系統(CPS)概念。希望利用CPS系統,開創新的制造方式,通過傳感器物聯網緊密連接物理現實世界,將網絡空間的高級計算能力有效運用于現實世界中,從而實現“智能工廠”,使得在生產制造過程中,設計、開發、生產有關的所有數據將通過傳感器采集并進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產系統。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工業4.0”是德國希望阻止信息技術不斷融入制造業之后帶來的支配地位。一旦制造業各個環節都被云計算接管,那么制造業還是制造業嗎?所以,“工業4.0”希望用“信息物理系統”升級“智能工廠”中的“生產設備”,使生產設備因信息物理系統而獲得智能,使工廠成為一個實現自律分散型系統的“智能工廠”。那時,云計算不過是制造業中的一個使用對象,不會成為掌控生產制造的中樞所在。

“工業4.0”壓制中國制造業

近年來,從中國機械產業的高速增長中,德國看到更多的是“德國制造”自身的危機。除了抗衡美國之外,德國“工業4.0”還意在對中國的壓制。

數據顯示,德國以16%的份額占據2013年在全球機械出口首位,中國以11%份額,略低于美國,位于全球第三。同時,在全球設備制造業的32個子行業中,中國已經在7個子行業中取得了領先地位。更有甚者,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篇相關分析報告曾提出警告:“歐洲機械制造商必須意識到,競爭環境已經改變,必須對越發明顯的威脅做出反應,否則他們將被來自中國的咄咄逼人的挑戰者打倒。”由此,德國《世界報》網站在2014年3月27日報道稱“中國機械制造業嚴重威脅德國!”

探秘德國工業4.0:生于憂患

2014年6月24日,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在日本東京舉行發布會,介紹了德國機械制造行業的情況。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擁有120多年的歷史,涵蓋機床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工業聯合會等38工業聯合會,是德國橫跨各個機械產業的龐大社團組織。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也是搭建“工業4.0”平臺,實施德國“工業4.0”戰略的重要牽頭組織之一。

據日本媒體報道,當天,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主席萊因霍爾德?菲斯特格(ReinholdFestge)旗幟鮮明地指出:“日本和德國的機械制造企業應該為確保長期發展和經濟上的成功,應進行深入合作。尤其在有交叉的一些產品領域,兩國應該攜手面對中國的挑戰”。從中,德國對中國制造業的防備之心已顯而易見。

或許有專家認為,“工業4.0”不過是德國的一項高科技領域的國家戰略,主要是在高端制造技術上對抗美國,跟主要以低端制造為主的我國沒有多大關系,因此,我國也沒有必要對“工業4.0”采取應對策略。但是,從德國對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防備心態來看,對于“工業4.0”,我們一定要借鑒,也要采取應對策略。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