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際首套“牙體預備小型機器人系統”出爐

時間:2016-07-1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我國智能機器人研發又取得了一項國際水平的成果,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呂培軍教授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國際首套“牙體預備小型機器人系統”。

近日,我國智能機器人研發又取得了一項國際水平的成果,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呂培軍教授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國際首套“牙體預備小型機器人系統”,該系統采用自動控制飛秒激光束,嚴格按臨床醫學標準和規范要求,在患者口腔內精確定位、并自動完成各種牙齒治療需要的切割與磨除,當與其他數字化義齒制作設備同步聯用時,可快速完成患者的義齒修復治療,大大地提高治療精準程度和工作效率,縮短治療時間,改善患者就醫的舒適度。該成果已獲得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內發明專利8項,申報軟件著作權2項,發表SCI/EI論文22篇,在英國《自然》(Nature)雜志子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Reports)上發表論文6篇。

“十二五”期間,我國醫療領域智能機器人研發進展較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成果。骨科機器人研發方面,北京積水潭醫院田偉教授科研團隊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制定了國內首個“骨科機器人產品標準”,研發了“GD2000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和“GD-S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并用于日常手術,填補了國內空白。腦科機器人研發方面,海軍總醫院田增民教授科研團隊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后研制成功了機器人輔助腦外科立體定向手術系統CRAS-BH1、CRAS-BH2、CRAS-BH3和黎元BH-600,目前已對多種腦外科疾病進行了5000余例定向手術治療。

隨著人工智能、數字化制造與移動互聯網創新融合步伐的不斷加快,具有感知、識別、認知等功能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和產業成為當今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研發在關鍵部件、產品與產業化方面與發達國家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但智能機器人領域所取得的研發成果可以成為我國機器人發展的突破口,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技術和產業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培育新的科技發展動能和新產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予以重視。

加大支持力度,推進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的研發。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和布局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瞄準智能機器人前沿和熱點,進一步凝練和聚焦,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快核心技術研發,突破產業技術瓶頸,推動面向醫療康復、家庭服務、公共安全等領域智能機器人的研發。

梳理整合智能機器人研發成果,支持智能機器人成果轉化。“牙體預備小型機器人系統”“GD2000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和“GD-S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以及“機器人輔助腦外科立體定向手術系統”如能轉化裝備縣級醫院,國內將有至少3萬臺套的市場前景,產生約100億元人民幣產值,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可幫助解決目前我國高水平醫生短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因此,應及時梳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智能機器人研發成果,加大成果轉化支持力度,培育新產業,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走向國際市場。

加快制定智能機器人標準體系和人機交互安全規則。開展智能機器人國內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制定完善智能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加快智能機器人在國內的推廣應用。同時,積極參與智能機器人國際標準的制定,促進我國智能機器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此外,智能機器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會產生涉及操作行為和個人隱私的安全性問題,應制定完善人機交互安全規則。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